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传统中国文化的文与武不相分离。
真正的武道,原来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子弟们重点修习的主要功课。如果说老子庄子是武道高人,大家觉得太遥远。但李白,辛弃疾等佩剑,舞剑,绝非江湖卖艺的杂耍。与今天练武基本上是“贫下中农”很不一样的。
传统上正宗的中国“士人”,都是文武“斌斌”的;中国文化的精髓,追求的就是“文武双全”;即使是学医的人,也强调“武医不分家”。“武术本领”对于上层阶层的人士来说,绝不是一种“实用技术”,而是一种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的标志,对于他们来说,“武”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是一种修习而不是一门技术,士人用武而不言武。这种思想和传统,在注重“专业分工”的西方,很难出现。因为中国的“道”,不仅仅通过“文”来展现——即所谓的“文以载道”;更需通过“武”来修习——即所谓的“以武入道”。万事万物,皆出于道的精微和奥妙,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和心理修为。
今天的中国人,已离道甚远。对于“武道”这种最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的方式,完全陌生了。
中国人已经忘记了“武道”对人思维、心理、行为以及身体素质提高的重大价值。日本不仅仅规定高级职员晋升,必须持有武道馆修习的“学分”,而且从2008年开始,就要求中学把“武道课”列为必修课,并且从2012年全面执行。日本充分懂得“武道”在教育中的价值,日本国民在健康水平、在尚武精神等方面,有称道之处。
传统上习武人士大多出生富贵,下层民众迫于生计的“跑江湖”套路,大多难有真功夫。
中国人的正宗武道,是富贵人家们教习子弟,用于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途径,基本上没有进入民间。大家也知道:清朝颁发过“禁武令”,除了官方和贵族,民间是禁止练武的。杨露禅这样的武术大师,被清朝的大官们请去内宅教子弟们学拳,却被我们说成是,满洲贵族们不想练习辛苦劳累的真功夫,只想练习轻松柔和的太极拳健身,因此请杨露禅教拳。这是笑话:贵族们未必只想练体操。杨露禅当年号称“杨无敌”,功夫盖世,太极拳柔软柔和是不错,想练成这种柔软的拳,很不容易,事实上,要想练成这种软拳,比练硬拳更难。
中国的下层民间,一直都缺乏练武的环境。民间下层人士迫于生计,并没有太多闲工夫来练武。上层人士更重视体育,怕儿女们日久变成了废人,武术来作为教育,身体健康。又让子弟们好好读书,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能保住自己家族代代传延的“世家”地位。
缺乏环境并不代表缺乏人才,民间同样高手辈出。民间有些人练武目的,往往与世家子弟和真正的武者练武的目的有很大区别,更谈不上“文武合一”了。这些民间习武者,主要是“跑江湖的”、“挂子门”。江湖卖艺的,往往就是所谓的“腥挂子”(假功夫),专门糊弄不懂的外行人。而正宗“尖挂子”,真正的武术传承,内部有两条“禁例”——学武人学成后,是“不准看家护院,不准江湖卖艺”。
就太极拳,当今社会上太极拳有几种:一是院校;二是师承;三是大众养生;院校派是以高难动作,舒展大方,具有一种表演功能的现代太极拳。师承派多以文化传统技击为主要目地,师门传统太极拳。大众养生没有师门太极拳套路杂而教练水平有限。
太极拳用于健身运动叫体操,太极拳用于娱乐运动叫舞蹈,太极拳用于舞台的运动叫艺术,太极拳用于比赛场上的运动是“高难美新”。规则的来源是院校,程序从戏剧教材搬,功法取于舞蹈,效果是比赛场上争名次。太极拳文化传承、用于技击才是真正的武术,才是传统太极拳。
师徒间学练太极拳有几句关键的话:教在我,悟在彼,学于人,化于己。不逆其性,不强人所难。启发先天之能,改造后天生理状态。陈鑫太极拳论中说: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非太极自然之理。故得名为太极拳。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佳角。这就要看当师父的水平高低,徒弟的悟性如何。太极拳要求是:形不要有抽扯之形,意不要有提拔之意。
若真有志于武道,若真有心于习武,文武不可相离,不习文,不求武德的所谓“习武者”,是个莽人,而现今过于重视“文道”,忽视“武道”,助长柔弱之风,更应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