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起到奠基的作用,这是从中医的源头读起,因为《内经》、《伤寒》都是最典型的经典著作。过去两本书当中如何认识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内经》是迷信的,是抬医道的,以《内经》为起源的叫内经派。对《伤寒》的评价,因为它是以方药治病为要求的,在内经辨证的基础上利用一些方药,这个是依方而医。过去医界当中似乎依经派重视理论,依方派重视临床,事实上这两本书紧密联系更能得到启发。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无源之水,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扬辨证特色得出治疗疾病的制剂方药。总归就是一个意思,理论是基础,临床是治疗,这两个方面要相辅相成,不能对立,强调哪一个派,依经派还是依方派没有必要。
有些学生读不懂经典,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理解、去感悟,因为中医本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医学体系。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刻苦,特别要强调临床实践,前人讲过中医的实践性很强,只有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效果才行,也要在锻炼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信心。
理想的中医教学模式
有代表性的做法还是跟着老师一起看病。看老师的做法从而形成个人的体会和感悟,这是传统的师徒做法。因为中医很多的理论和方法不是系统地给你,而是要你自己去做,要应用才能深化,这是培养中医人才重要的一块。离开了临床实践空谈理论,空洞的施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把中医的师徒传承纳入到高等教育的范畴之内,十多年来大学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也是理解了中医的特殊性。
对学术流派的问题要注意兼容并蓄、为我所用,过去由于中医在一起的机会少,互相探讨研究的机会少,时代背景不同,社会不一样,居住的地点也有区别,所以学派也有他的属性,也有他的不足。为什么说不足呢?因为一个学派不能体现医学的全部,只有兼容并蓄才可以,严格来讲学派是带有偏见的。不是说他提出他的见解就只此一家,或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话,没有体系成不了派,对这个问题还是要具体看。医生有一个惯性,他经常用,经常用,用得过头了,他自己成为一派,这个一派也要学习别家,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而不是一家之言。
发展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目前中医究竟怎么走,还是以西为主以中为辅吗?可以说是还要探索。作为一个中医,对坚持中医发展的信念还是非常强烈的,现在中医的形式逐渐的淡化,异化,认为中医不过如此。在临床上也是倾向于中西医结合。事实上中医自身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疗这是不完全相同的,不能以中西医结合这一条路来制约中医自身的发展。相反要注重实际思考,继承发展回归中医,这个概括起来就是自主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的立足点要在中医这个点上,而不是以西代中,用西医知识讨论中医,逐渐淡化了也削弱了临床的治愈能力。所以路怎么走是要探讨的,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左右的,现在的中医院基本的模式都是中西医结合,这种模式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能让中医走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之路就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