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针灸经验

已有 761 次阅读2016-1-4 09:37 |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认证不移  用穴灵活

为了提高疗效,应注重认证准确,在基本功上锻炼,不要追求虚招。治病的方法要能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如果玩得眼花缭乱,结果谁也弄不清,那就不好了。临证时,辨证要认真仔细,宁愿多花一点时间,把好治疗的第一关。认准了证就要敢于坚持守法,不要一天一改穴,三天一变方,要看到疾病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治李红茹一例,诊为心气不足,血络淤滞(风心病),用内关、膻中、心俞、膈俞、三阴交作为主方,先后经过三个月,连续针灸43次不更方,终于使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上班工作。

在认准了证后,用穴又要灵活,主证主穴一般不要轻易变动,但配穴却要注意加减,要死方活用。如上案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感冒,白带多,晕针等情况,则随时配用不同穴位,如感冒配列缺、华盖、丰隆,白带配气海,晕针则提前出针,减少留针时间等,使这些兼挟病证很快控制,将急性病与慢性病的治疗结合进行,内科病与妇科病的治疗互相促进,从而取得满意的结果。

取穴准确  强调骨度

取穴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所有穴位的尺寸都要记忆准确。但是对有些穴位的尺寸历来看法并不一致。如列缺穴的部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认为是:“在腕后一寸五分。”而《针灸资生经》认为是:“在腕侧上半寸,明堂下云腕上一寸。”《子午流注说难》则认为:“在腕侧上一寸半,以手交叉,食指末筋骨罅中。”像这样看法不一致,部位不肯定的穴位尚多,有些即使尺寸明确,但丈量不便。因此可以用穴位附近的骨骼作为量取尺寸的标志。《灵枢·骨度》篇以骨骼为标志,对全身各处的尺寸进行了阐述,后世医家很重视骨度与穴位的关系。程老认为骨度不但是一种体表尺寸,而且与内在的经脉长度,内脏大小等有关,因此强调骨度与穴位的关系极为重要。以骨度量取的穴位准确性较大,因为骨度本身就有穴位尺寸的含义。如程老取列缺穴,即按高骨后陷中下五分,摇患者之手有隙处即是此穴。如足三里穴为循胫骨粗隆前缘向下,模至最凹处,旁开一指即是此穴。如丰隆穴在外踝尖与胫骨粗隆最高处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如此等等。这样取穴方便可靠,适宜临床操作。

按体位取穴  顺次序用针

辨证取穴之时,还得注意病者的体位,选用不同的穴位采用不同的体位。这样,既便于用针,又不使病人感到疲倦。如取腹、面部的穴位,则取仰卧位;取背、颈部的穴位,则取俯卧位,若有必要腹部同时取穴时,则以一面为留针穴,另一面为点刺穴。如韦虹一例为背部沿脊柱两侧疼痛,活动受限,则以俯卧位取留针穴,用肝俞、肾俞、膈俞,留针20分钟,然后配用期门、京门、膻中,在背部穴出针后进行点刺,得气即出针。针3次后,即可自行转侧。若属慢性病需长期治疗,可采用一天用仰卧位,一天用俯卧位的穴位。如汪正芳一例,为腰骶骨折手术后变形疼痛,引起全身不适。在俯卧位控制疼痛之后,便采用一天俯卧,一天仰卧的办法取穴,改善全身症状,效果较好。用穴有阴阳平衡之意,以防止阴阳偏激。根据这种想法,还可采用左右穴位配伍,如臀部用双侧八髎穴,面瘫用双侧面部穴等。为了用针时顺手方便,程老认为针刺用穴之时,应按一定的次序,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这样既可以因顺手而加快针刺速度,又可避免因忙乱而遗漏穴位或发生差错,对患者来说也容易精力集中,配合治疗。所以在书写病历中的针刺处方时,一定要按用针次序书写,尤其是用穴较多的时候,更应注意这一问题。当然这种次序不是绝对的,若从腹部疾患来说,则以先四肢穴后胸腹穴为好。

至于取穴多少,历来并无定论,如《医学入门》认为:“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然而在我们能看到的医案中,取穴四个以下的并不多见。取穴以精、准为主,不以穴位多少为限。如一例左上臂外侧酸痛一个多月,取右阳溪一穴,阿是二穴,针四次痛即止。又如一例,呕吐眩晕,左半身麻木,运动不利(脑血栓形成),选取百会、风池、地仓、颊车、合谷、三间、外关、后溪、环跳、阳陵泉、承山,太冲计15穴(有的是单侧用穴),第二天起血压降至正常,25次后症状消失,身体基本恢复正常。取穴虽多,但其主穴并不多,一般只是35穴,如中风常为百会、合谷、太冲,偏瘫时上肢用肩髃、曲池,下肢用环跳、阳陵泉,面瘫用颊车、地仓等。其它穴多为配穴,或为了多种病的综合治疗。

重视民间医生经验

注重向民间吸取经验。他虽然理论和临床经验都较丰富,但只要看到民间医生的某种方法确有其特点,就主动把别人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实践中,使疗效不断提高。如用百会穴,在针刺时,根据民间医生的经验,采用了进针轻、快、浅的手法。因为针进太重太深,会使病人感到头上戴了一个铜盔一样,沉重而不舒适,反而影响疗效。又如用内关、大陵、神门治疗疾患,可见张葆如一例,为脏燥证十年(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即用百会、听宫、大陵、神门、内关、太冲、足临泣,3次即能安睡,10次后精神变好,20次后已无幻听,精神正常。在用针时先刺大陵、内关、神门三穴,能安定神志,使病人易于接受其它治疗。

重视指力  注重针感

运针的指力,对疗效有直接影响。要有《内经》所说的“手如握虎”之力,才能“伏如横弩,起如发机”,才能针达病所,气通乾坤。有时同样一些穴位,别人治不好,他却能很快取得疗效,这其中与指力有很大关系。如方敏一例,面瘫一个月,经针刺,贴斑蝥膏等法均无效,来诊后,同样用睛明、风池、巨髎、四白等穴,13次即基本痊愈,24次完全恢复正常。所以经常要别人从他手中抽他握住的针,以试验他握针的力量。

得气之时病者有针感,医生手下也应有得气感。针感以直接刺激的感觉为主,所以有时有针感但不一定得气,此时,可停针待气,若为了单纯追求针感而反复提插,结果虽然有某种针感,但却可能打乱气机的正常运行,疗效往往不佳。另外,医生若不细心体会针下情况,而以追问病人的感觉为主,这样,心中无底,疗效很难保证。

因人用针  因病取穴

辨证论治不但要运用在认证取穴上,而且要运用在针法上。对于怕针者,或初次来诊者,手法宜轻,进针宜浅,穴位宜少。因为他们对针的感觉敏锐,怕痛,所以医生决不可草莽从事,否则病人要么不能坚持治疗,要么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从而影响疗效。另外,针灸方法的使用也要因病而异,单独或配合进行。一般治疗风寒湿痹的病症多针、灸同时使用。面瘫的病人,瘫侧用灸,健侧用针。面肌痉挛的病人,痉挛侧用补法,健侧用泻法。腹部疼痛的病人,先针远端穴,待疼痛缓解后,再针腹部的局部穴,如此等等。

手法精炼  疗效惊人

针刺手法看来朴实无华,但它却是长期来千锤百炼、融各种手法于一炉之作。动作轻快利索,迅速准确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进针这一动作,就把点穴、押指、穿皮、送针几个动作融合在一起,用一只手在12秒钟内完成。它将中国的传统进针法与日本常用的管针进针法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很得病人的好评。另外,如针百会穴也只是持针按指一个动作,不消半秒钟,就轻巧的将针送入。针刺一位病人,从针第一个穴位,到最后一穴得气,一般不超过5分钟,而实践证明疗效很好。如胡光琪腰痛一星期,他人扶持仍疼痛难行,经针百会、大椎、腰阳关、肾俞、命门、次髎等穴,当场疼痛消失,笑逐颜开,自行走回。另外,中风失语经针刺后竟能歌唱说话者,被断为不治之症的脑外伤性面瘫病,经针刺后,竟五官端正如常人者不可尽言。

讲求实效  不务虚名

要以客观表现为主,如面瘫者要通量尺寸进行对比,中风偏瘫除量肢体活动角度以外,还要看病人的活动能力是否提高,胃痛病要看疼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还要看饮食、消化情况是否改善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出于感激心情而说“好一点”,实际上并不一定有效。在记录病历时千万不要把这种“好一点”写上去。若这也算有效的话,那就是面子疗效,是不可信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选穴针刺
下一篇: 俞、募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