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上世纪下叶和本世纪过去的15年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陆续对针灸/中医立法;未来若干年,更多的国家将确立针灸/中医在本国的合法地位。中医针灸国际化已成为本世纪发展的大趋势。如何把握本世纪未来85年历史发展的脉搏,如何整合国际中医针灸的力量,共同迎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中医针灸同仁们应当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战略课题。
1 立法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的几个历史阶段,争取到所在国的立法是本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前15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移民国家率先对中医针灸立法;预测在本世纪中下叶的未来几十年,世界各国将会陆续对中医针灸立法。
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例,加拿大为联邦制国家,根据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与各省各自拥有一定权限。中医针灸立法由各省自行决定,立法权在省议会。中药的立法权则隶属联邦政府。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针灸界从1974年开始求法,至2006年12月省议会立法通过,历经了30多年的时间;而立法的过渡建制期至注册执法期仍需10余年的努力,2013年4月1日起,安大略省针灸师和中医师必须在安大略省中医师和针灸师管理局注册后才可行医;2014年4月1日起,安大略省针灸师和中医师管理局开始执法,无照从事针灸中医者将被罚款甚则被刑事起诉,而授予Dr of TCM(高级中医师)头衔仍约需3年左右的时间;可见从求法、立法到注册和执法是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这是加拿大未立法的其它省份及世界各国需中医针灸立法的必经之路。
可以预测在本世纪上/中叶,世界各国都处在努力的求法、立法、注册、执法之中;因各国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国家和地区将会延迟到本世纪的下叶,甚至下个世纪。其进展程度受到所在国执业人员的素质、中医针灸的普及、政府和政党的重视与否、国际大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将呈现不同程度发展的局面;求法-立法-执法是一条漫长艰难之路,需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总而言之中医/针灸立法是本世纪中医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中医理论、临床、剂型改革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理论、临床、剂型等改革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科研应解决临床面临的问题。
2.1 中医理论改革 舌淡红、苔薄白是以中国黄种人为参照系的正常人舌诊;而黑色人种正常舌是粉红色。如何确定不同人种(舌)诊断的正常值参照系等类似问题,是中医理论今后需研究的诸多新课题之一。
2.2 中医临床改革 在中国针灸治疗为1次/d,10次为1个疗程,已成常规;而在国外,因时间和经济原因,许多患者每周只能治疗3次、2次甚或1次。现代医学中遵医嘱服药,为达到能起作用的“血药浓度”,必须按时(8 h或24 h)服药。那么针灸如何确定治疗频次及持续时间,如何维持“针效”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如何用耳针、皮内针等补充治疗,亦是临床需要研究的课题。
2.3 中药剂型改革 中国文化的背景及习惯,使中国人从小就知道树叶、虫草、矿石可以入药,也习惯于喝汤药;而中药输出到国外,遇到异族文化和饮食习惯差异的冲突。多数国外患者如目睹这些草根、树皮、昆虫、矿石等中药后,很难接受和下咽。煎煮中药的过程本身亦是门学问,况且煎煮过程中所散发出的药味,也易招致家属和周围人群的投诉。中药剂型改革是解决中药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免煎浓缩粉剂是中药剂型改革的良好尝试。
3 中医药针灸国际标准化将“求同存异”
标准化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求同存异才可统一标准。随着中医的国际化,中医药针灸标准化的问题也被提到日程上来。2010年6月7-8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中医标准化工作会议”,15个国家和3个国际机构派代表参加。参会之前,各国标准委员会(局)还组建了各自的“中医标准委员会”,以研究和审批适用于各国的“中医标准”。
针灸、中药、中医的各项标准化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是一项很大的工程,要与所有成员国反复磋商;而各国的利益和国情不同,有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求同存异是国际合作的策略;中医国际标准化会议每年都在召开,但还要走一段很长时间的路,预计本世纪上叶都在进行,也许要到中叶。
4 海外中医针灸队伍将不断壮大和优化
海外中医针灸队伍的架构,因历史原因由5部份组成,随着时间推移其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1)以早期移民为主的家承式“祖传中医”及非医疗专业而移民后改行拜师学艺的师带徒的“师传中医”。(2)改革开放后,80年代开始,西医出国研修者,而后自立门户改行从事中医针灸。(3)国内中医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下叶开始,尤其是90年代及本世纪初大量涌出国门而在海外行医者。(4)在中国培养的韩、日等国的留学生,因本国立法的限制,学成后不能在本国行医,而转向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海外中医队伍中;以及台湾、香港或韩、日培养的中医毕业生。(5)各国本土培养的中医针灸师。
中医教育在欧美及澳大利亚等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上世纪70、80年代早期多数为夜校的培训班,90年代后随着中医针灸的国际化,中医教育已逐成规模,中医院校已陆续建成,成为海外中医发展的主力军。
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力逐渐加强,中医院校外语教育逐渐强化,中医药针灸国际交流将更加频繁;所在国移民政策仍然或更加开放,中国院校毕业生将会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地补充各国中医药针灸市场的需要,只要他(她)们克服语言障碍,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文化背景和风俗,就会对所在国的中医发展有所贡献。因中医针灸立法,所在国的中医院校毕业生,有自身社会背景及语言优势,将会成为主流社会中医针灸的主体,及海外中医发展的主力军,几十年后逐渐改变海外中医药针灸队伍的构成。上述分析,应首先发生在有着悠久移民史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
5 海外中医医疗机构将逐步整合与扩大
海外中医的崛起与优势整合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80年代和90年代出国的中医工作者,经历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的奋斗后,早已度过了“脱贫”阶段,成为有房有车的有产者;当经济收入稳定或有较高收入后,便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些崛起的海外中医,早年毕业于中国的中医院校,与国内有割舍不断地联系,常年侨居已融入当地社会,熟知法规与风俗,这些都有益于今后的发展。
海外的中医针灸现状如同国内上世纪40或50年代,处于个体经营私人诊所局面,只有极少数人在当地医院从事中医针灸,更鲜有中医联合诊所或中医院。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若要进一步发展,势必要优势整合;如同超市兴起削减了街角的便利店。下一步发展,将会有中医联合诊所的出现,或较具规模的各科齐备中医医院。这就需要海外中医财力、物力、人力及智力的优势组合。
6 中医药针灸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受到重视
中国政府应加强对中医药针灸知识产权的保护,珍惜和守护几千年的原创财富。当今世界,自然资源的开发导致再生资源的逐年减少甚或灭绝,除自然资源外,人类特有另类资源——智慧的脑力资源,也是人们追逐的对象,它同自然资源同样珍贵。自然资源以国家的领域(领土、领海、领空)而自然划分;智慧的脑力资源则按知识产权来归属。
中国传统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孕育而形成;中医针灸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财富;但在对外交流中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机制。中医针灸传播到海外已被民众所接受,但不意味着自动拥有所在国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注册(Trade-mark),专利(Patent),版权(Copyright)等都要依所在国的法律申请报批。
有位已毕业的外国学生,将足三里、曲池等十几个穴位组成一组,冠名申请“脱敏针灸疗法”的商标并获得批谁;当有病人打电话咨询是否知道这几个穴位时,教过这位学生的老师告诉病人:除这几个穴位外,还知道全身360多个穴位。病人则回答:你虽然知道的穴位很多但并不专,我是慕名找专科(商标注册)医生的。这个事例,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的“有识之士”及组织,几年前就将“中医师”(Dr of T.C.M.)及“针灸师”(Dr of Acupuncture)的头衔抢先商标注册,并凭此颁发证书,占领这块空白领地,既使政府未来将中医针灸立法,他们也有讨价还价的资本,或聘请律师进行长期(几年或几十年)的法律诉讼。
电脑及网络的全球性普及,知识产权保护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作为发源地成为最大的受益国,比尔盖茨以智慧资源发迹,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成为世界首富,超越上百年几代人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如汽车制造商“奔驰”和石油大亨们,可见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中医针灸国际化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福音;在得到普遍承认的同时,要掌握国际游戏规则,减少自主知识产权被切分,如近期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但知识产权却被别人获得;珍惜和守护需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中华民族原创财富,并应将之发扬光大,造福全人类。
7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与学习方式将多元化发展
7.1 海外中医针灸教育现状 缺少临床病例实习及住院实习医师培训是海外中医教育的瓶颈。国内中医院校学生毕业后,会到省、市或区级医院工作,很少自己创办医院或诊所。海外中医学院毕业生,只能自己创办医院或诊所,或初期打工,最终还是会自己创办医院或诊所。如何开拓和运作市场,是每位执业中医针灸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国医开业术”这一秘而不传的市场营销学,既市场经营与管理学是海外中医院校的必修课。国内毕业的中医师因缺乏这种教育和训练,虽然有强势的技术,出国后短期内仍很难打开局面,需付出昂贵的学费(时间和经验)来补足这一课。在中医药针灸国际化进程中,中医教育改革如何与国际接轨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海外针灸中医教育学时数不如国内多,临床实习的病例和病种少;中国学生毕业后都会做1~2年的住院实习医生,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执业医师;而海外毕业生则无此机会,毕业后直接进入市场。毕业后,1~2年的住院实习医师的培训是将学过的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阶段,这是海外中医教育的短板,也是海外中医毕业生“成活率”不高的关键所在。
此外,中国每隔几年就要对执业医师进行专业资格考核,海外无此制度,这样不利于体现技术水平的价值和学科的发展。
7.2 中医可持续发展的民间给养 中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吸取来自民间的给养。许多有效的治疗方药和手段,也都是首先在民间流传,被证实有效后再吸收,从理论上升华并记载下来流传后世。上世纪50年代,建立起许多正规的中医院校,所有执业医生都受过正规教育,这当然是历史的进步。来自民间乡村医生的经验似乎有所中断。现在,许多在海外行医多年的执业中医针灸师们,回国“采风”取经,并非都去大城市的大专院校或研究机构,而选择久负盛名的中小城市,甚或乡间的临床医生。如何保证新环境下不断得到民间给养,是我们应面对的现实问题。
7.3 跟师/参师学习 跟师/参师学习是提高中医临床修养的捷径,可造就海外“纯中医”临床大家。中医是知识型和技术型相结合的特殊学科,书本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尤其名师是技术和经验的载体。传统文化都具备这种特点,如中国武术的书籍,虽将动作要领等图文并茂的写出来,但鲜有人仅凭书本把功夫练出来,多从(拜)师学艺。中医亦如此。跟师/参师是提高中医临床修养的捷径,可造就海外“纯中医”临床大家。
8 中医针灸手法的传承将“不可替代”
8.1 中医针灸手法的特殊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曾撰文写道:“针灸学是一门知识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学科。书本是知识的载体,师傅(导师)则是技术的载体。”民间将技术操作比较重大的专业俗称为“手艺”,而技术载体的传承者被称为“手艺人”,以技术型为突出特点的中医手法,是中医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如西医的显著标志之一;而手法掌握的娴熟程度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中医手法是中医学科的高、精、尖部份,有其传承的特殊性。
8.2 中医针灸手法的不可替代性 现代社会知识爆炸,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正在改变世界的生活模式,也冲击着各学科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以知识型为主的学科,未来学习方式会遇到较大的挑战和改革;人们不再用太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大量的专业知识,只需记住定义和大纲,并加强泛读有印象即可;当生活或临床用到该专业知识时,打开计算机或手机很快就会得到您想要的知识。
但历史再进步,手段再先进,以技术型为特点的针刺手法,因其传承的特殊性,还必须在师徒间面对面的传授;这些技术型的“手艺活”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愈发显得珍贵。有些手法(手艺)随着创使人或传承人的仙逝而永远消失,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目的是保护传统的以技术型为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通过“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确认四位代表性传承人为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张缙。可以预测未来大学(包括中医)课本知识型的学习,因改变学习方式(仅记定义、大纲、泛读)而会缩短学习的时间,并逐渐转为网上远程教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而技术型如手法(及实验课)的学习将得到加强,因中医手法无法用知识型的载体所代替。
8.3 中医针灸手法的源流 任何一种手法都有其源流,这些传统手法源起都有千年或百年的历史,千百年的历史长河是最好的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历代的传承人用几十年及一生的精力,继承、总结、发扬其手法,形成各自独特风格;也构成如今手法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8.4 中医针灸手法的传承 任何手法传承的共性都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及名师的耳提面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指出“举凡技术项目没有不强调练基本功的。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不断提高技巧水平。我国古代是把针灸的技术与学识分开的,在书上只详论腧穴、经络和对疾病的治疗。操作技术层面则由师徒间面对面的传承,因而针灸书上少有关于基本功的记载。”针刺手法这一技术型相当强的“手艺(技)”的传承,一要靠自己苦练基本功,二要靠名师点拨,名师面授是师承者的捷径。
8.5 针灸手法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要点 (1)疏理针灸手法各流派,建立各流派的档案;(2)加强传承人的手法文献整理和理论升华;(3)加强传承人的梯队建设和传承基地建设;(4)争取5年内培养百人亲传弟子。
中医针灸及推拿、骨伤等手法的传承发展,可保证中医学科可持续性的发展,和在国际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未来的国际中医发展和交流中,中医手法的重要性将越来越被重视。今后中医手法教育和学术会议交流应以现场演示的“手谈”为主。
9 互联网等高科技及风投更加促进中医针灸国际化
9.1 行“网络”路,读“群中”书,远程诊疗与学习将更加普遍 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应用将促进中医针灸国际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削除了地域间距离和国界的阻碍,中医理论方面的网络教育将实现优势共享及多方面资源组合。如北美这样地广人稀的地区,想要学习中医针灸,对于因时间区域等原因而举步不前者是很好的选择。随着IT技术进一步发展,若干年后互联网上不同语言即时翻译转换将更加成熟和实用,人们可在不同国家随名师学中医;因图像识别技术的改进,穿戴式医疗设备的发展,互联网中医远程诊断和治疗将会逐步成为现实,尤其在中医针灸治未病(亚健康)和长寿医学方面,预测将会发挥出特殊作用。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出国已久的海外中医师针灸师,因在当时颇有名气,所诊病患许多是西医已无良策而找中医试治;而在海外缺乏国内大医院多级查房、各科会诊制度等有利于提升业务的机会。现在不同类型的微信群,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专业交流,“云讲堂”提供了继续教育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行“网络”路,读“群”中书,己成为海外中医高层次的业务修行。
9.2 金融及风投的介入将催化中医针灸国际化连锁业的发展 中医针灸发展到今天已具备形成中医针灸国际化连锁企业的条件,只要金融及风投介入就会迅速发展起来。中医针灸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海外始终以个体专业户形式而发展,投资门槛较低,不易被金融和风投所重视,关键是行业未立法,发展空间较少。现在“天时”已形成,“地利”应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己立法有(部分)保险付费的国家,加上金融及风投的活力注入和有能力的管理团体整合零散的信誉良好的诊所,将形成连锁集团化的上市产业,预计在5~8年内初创,10~15年内可望成型。
10 中医药针灸国际化
2011年5月1日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指令》生效。凡未经注册的天然植物药,包括几乎所有的中成药,将不可以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使用[6]。消息传来海内外中医药针灸界一片哗然。
欧盟早在2004年4月30日出台的《传统植物药注册指令》给出了长达7年的过渡期,根据欧盟委员会负责卫生医务事务的发言人温森特给出的数据,7年过渡期中,有超过350种植物药顺利通过了注册,但遗憾的是这其中没有中成药。
为什么宝贵的7年过渡期,没有一例中成药能在欧盟获得“准生证”?分析原因有2种:一则其申请程序不适合中成药的“大复方”,二则由此而导致了注册费用成为“天价”。
“注册”不要求临床试验,但要求对植物药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质量检测,检测费成为注册费用中的最主要部份。中成药则是大复方。如六味地黄丸是6味,十全大补丸是10味。检测费用是按照成分收费,而注册成功的一两个成分的植物药的检测费用大约在30~35万人民币之间;如十全大补丸就可能花费到400万人民币左右。
海外的中医药针灸仍处以个体经营为主,虽有学会这样的学术组织,但未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无法与欧盟这样强大的组织进行对话;个人更无这种雄厚资金去申请“注册”,结果只能采取观望态度,最终失去了这种战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