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为什么中医人常觉得现时的中医有所变味?这里面似乎失落了些什么。
中医到底失落了什么?答曰:元神!
什么是元神?
元神,是人最本底的存在,与生俱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之神,是生命活动固有的内在机制及规律,可视为人类祖祖辈辈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调适自身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某些重要基本属性的精神印记。
它是人体之神的最深层部分,如果把人的精神活动比作一座海岛,那么元神就如绵延在深海下的海床。
这就带出下问:
现今常见露出水面的医学知识是否就是中医学的全部?
中医人为什么常觉得现在的中医有所变味?
中医最本底、最原味的精神印记—医学知识下的“深海下的海床”,在现今的学医者、为医者心中还烙下多少?
这些,实际都归结到中医的“元神”上!
然而中医的“元神”在哪?在中华文化中!在中国人-中医人应有的思维方式中!
毋庸讳言,近现代的教育,在引入西方科学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对中华传统主流文化采取了“浮云”化的态度。今人之所以更易认同西医之理,皆因我们所受教育中的数、理、化、生物等科目之设已为接受西医做好了知识上的充分准备及思维方式上顺习。但中医有这样的文化铺垫吗?试想,如果有,又如何?难道阳虚、气虚、血瘀、湿阻这些名词真比“血卟啉病”、“嗜铬细胞瘤”等更难理解?
我泱泱文明古国难道就没有自己的文化与文明可教?《周易》、《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这些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我们接触过多少?“精华”、“糟粕”之议时有所闻,但见贬时多来誉时少,以致天干地支不懂,乾坤天地不知,中国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如果说,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母体文化,则扪心自问,除了认识中文,我们真的会用母体文化的方式来思考吗?
中医在现代有一个罪名,就是现代人看不懂。这成了中医需要现代化、科学化的理由之一。这是中医之错还是教育之误?下板子时是否要先弄清楚?
在这样一个缺少中国文化的文化环境中,中医学几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作为本国文化有机部分的中医,在学习的时候居然会让人产生文化隔阂感,实在令人困惑。在毫无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中医,用中医,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再努力也仅能得其形而失其神。
今人对“知”的理解,常常局限在“知识”范畴,这实是西式的理解。“知”的本意应是“知性”,包含了智慧与知识,即道与理并举。中医与西医的区别要点就在于:西医本质上没有求道的欲望,故为说理之医学;中医是以理证道,以道统理,道理合一的医学。因此,借鉴西方思维无妨,但崇拜就大可不必!以此来全面取代东方思维就更行不通。因为中医不纯粹是知识之学,它更接近智慧之学。
中医并非“医学”、“医术”或“医技”所能涵盖,这些仅是露出水面的知识部分;中医更大的气象在其“医道”,这才是“深海下的海床”。
回顾中医近些年在这样“化”、那样“化”中走过的路,大多追求的是致小知的“理”,而忽视了充满灵气的全体上致大知的“道”。活生生的天人之道仅仅被理解为格式化的知识体系或供熟练操作的术、技。以浅评深、以今审古、以西范中、以物观人、舍证就病逐成业界时尚。其中不少操作实际是以西医之理,生吞中医的道与理。或弃中道,从西理。这类方法能否在不失中医内涵的前提下求得真知?应是简单的逻辑问题。
须知“研究中医”不等于“中医研究”!
近现代,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人们眼界大开,越来越感受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人们已从最初对还原论方式取得炫目成功的惊讶中逐渐冷静下来,并不断反思。线性、简单性、分割性、静态性思维难以完全解决复杂性系统问题也渐成共识。既然还原论思维不可能完全认识复杂世界的所有层面,因此,以之作为判断一个学科或一种思维方式是否科学的标准,其不合理性就显而易见。
若从还原论视角看,中医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若从“中医研究”角度看,就不见得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中医体系理论自洽,逻辑顺达,临床实用,且经数千年检验。在倡导多元价值的今天,科学也应有多元解读。中医,难道就不可能是主流科学之外的另一种科学形态?一门以古贯今的复杂性科学?
现今“失中道”、“循西理”的运作已导致中医自身理论某种程度的异化,这种异化又导致中医临床一定程度的弱化与西化。中医的躯干虽在运作,但元神渐已失落。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现时的中医是“表面辉煌,内涵萎缩”,国医大师邓铁涛把这种现象称作“泡沫中医”,因为“在五颜六色的表象下面,已经没有了中医的内涵。”一针见血。
我们常听到:中医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或代表。但如果中医本身的文化含金量在不断地减少或被减少,它还如何代表?
中医学一个最可怕的可能结局是什么?-邯郸学步!不伦不类的异化才真真可使本来包含科学内核的中医变得不那么科学了。因为,其内部都不能自圆其说,还谈何能令人信服?
近现代中医出现“学术心灵”的六神无主而处百年困惑之中,实源于本土文化上的断根及对外来文化的过度膜拜上。
因此,中医要复兴,中医人要真正把握中医的精髓,就须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
好玩的是,当笔者一用太极图、河图、洛书、干支、卦象来阐述医理时,习者的表情往往变化甚丰:初为错愕—惊讶—不解—一脸无辜,潜意识当然是:这不是迷信的东西吗?为什么与中医有关?但当以之将医理简明、形象、意蕴无穷又精到地解释完后,他们的表情往往转为感慨、兴奋、叹服!转而发问:如此理简味原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教材少见?越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听完后往往越有感慨—为什么我们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以前学的东西大多似乎只在皮肉而未及内里精髓?而主要是其中原生态的中医精神内核,这易使习者有一种学问寻回根的踏实感。
但说时容易做时难,以上每一范畴,有哪一个不是见仁见智,话题多多,是非不断,甚至地雷满布的?
然感当代的医书多优于对知识的筛选、充实与系统化,却往往弱于与“深海下的海床”接气。而中医要走出误区,把握本真,开拓视野,则中医人本身素质的提高,自信的建立就十分重要。这些均需古文化知识的充实,思维方式的引导,原味中医的体悟,中医元神的寻回。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与动力源头,基于中医的现状与发展之需,在传统主干上挖掘自身内蕴,不断自我完善实应是目前中医研究之最需。《易》、《道》内涵的重新审视与透彻理解,《象》思维的外拓与深化、细化、净化应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医人应拨开迷雾,以清风明月胸襟,开拓出学科未来发展的海阔天空气象!
传统中医要发展必须改革现在的教育方法
我的观点是:传统的中医药,应当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及教学方法来继承弘扬。
请国家负责管理中医药的领导、中医药大学的管理者、专家们,认真思考本。对现有的教材,课程安排,学时数,教学方法,必须进行认真研究、改革。不然培养的学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在实际工作中还得重新回炉。现在大多数中医药大学的毕业学生,都改行了。这对人才是极大浪费,愧对祖宗及子孙,我们大家都有责任。
办大学不只是为了赚钱,应该是育人,培养有用的人才。
Dr. Jiliang Liu 劉濟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ew York
www.TCMofN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