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东瀛蓬莱 //www.sinovision.net/?1105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瀛蓬莱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诺贝尔奖的偏见与中国教育的死结

已有 1134 次阅读2011-11-8 21:13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诺贝尔奖的偏见与中国教育的死结
  
  诺贝尔奖100多年的历史中,为何在中华大地却没有出现过一次?除了诺贝尔奖有一定的地域偏见,中国与诺贝尔奖无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首先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思维有问题。这里说的思维问题是指人的生存价值出现问题。你去问问那些鼓励孩子上大学的话都是什么话?保准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话。在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的牢笼束缚下,人们生存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很少有人教育孩子搞科学研究等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少年儿童之中选择做官发财做明星企业家的有多少?立志从事科学研究者有几何?选择专业的时候,中学毕业生对于商科的热情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官本位”更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能扼杀孩子创造性的杀手锏。想想吧,我们的做人教育到底给孩子多少科学的素养?
  ??
  再是应试教育扼杀了中国孩子的创造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伴随的是接连不断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杨振宁曾率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讲学,当有人问到他们当中有没有“高考状元”时,杨振宁笑说:“按照中国的高考标准,我们都是差生,在中学里,都排在十名以后。”中国学生的思维是总是希望从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对于一个问题的最终答案,而科学的前沿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看来,考试并不重要,学生也不要只满意一个解决方案;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科学直觉的习惯,用不同方式看待问题。即使有一些不错的“科学苗子”,也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慢慢变成一个个角逐分数的考生。同时,在这种教育体制中,有志于培养孩子创造性研究的教师,并不被欢迎,山东莱子非常喜欢这方面的研究,曾用尽气力想有所成就,也出版过自己关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报告,但在高考压力下,你的努力常常遭遇尴尬的境地(莱子曾出版《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一书,其中有创造力试验报告二十多篇,北京工人出版社出版)
  ??
  其次,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是隔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堵墙,使许多学生思维上画地为牢。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狭窄的知识面与专业领域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这种状况只会产生工匠式的研究者,很难产生大师级的人物。笔者一直从事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该领域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都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早年曾学习物理和化学,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博厄斯曾经获得过物理学博士学位……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可以使研究者具有更广的视野,更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想。
  ??
  中国社会普遍的缺乏科学态度可科学精神的社会氛围,湮没了学生的原发创造性。科学研究需要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需要研究者具有对科学的热情和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毅力。中国曾经有过一代怀有“科学救国”抱负的知识分子,并造就了一批像华罗庚、钱三强、李四光等著名的科学家,曾几何时,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都是时代的楷模。另外,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无一不是从小就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许多学生认为读大学就是为发论文,成为科研人员后,就丢失了对科学的忠诚,高校的学术环境其实使学生走向了实用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样的投机心理,能培养出科学大师吗?100多年的历史中,为何在中华大地却没有出现过一次?中国与诺贝尔奖真的无缘吗?中国与诺贝尔奖无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人类进步的方向就是两面大旗,一是民主一是科学,当着专制的教育压迫学生科学思维了,我们的科学就只剩下了“进口”和“借鉴”,“复制”和“粘贴”,那科学“硬盘”里我们自己的“硬件”有几多?在学校就是规矩和同一,没有个性和标新立异。学生没有了原发创造性,没有对科学的热情和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毅力,中国的诺贝尔土壤还会有吗?中国人不笨,中国人应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之一。相信所有为中国科学发展认真思考的人都会反思中国的教育,愿诺贝尔奖不会离我们真的越来越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哀婉诗三首
下一篇: 代课教师你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