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云淡风情 //www.sinovision.net/?10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云淡风情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毛泽东在北大过得怎么样

已有 2175 次阅读2010-2-12 12:17 |个人分类:精彩荐文|系统分类:时尚天地分享到微信

关于毛泽东1919年前后在北大过得好不好,坊间和学术界一直充满讹传,必须澄清而后快。特别是在北大校内,始终流传着一种不顾史实甚至不顾及毛泽东自述的错误说法,说毛泽东那时生活上很惨,月薪只有8块大洋,但精神世界很愉快,有图书馆丰沛的资料,还可以结交很多新文化运动精英。这简直是一种巨人发轫前给过恩惠的沾沾自喜的自我幻想,实情刚好相反。
  先看《前辈》第3P《当年北京不识君》的视频吧,然后咱再慢慢道来,看俺怎么收拾这些谬论。
 
  呵呵,看完了吧,那咱就先说说“物质生活上很难过,精神生活上很充实”之谬吧。这种说法,在北大很盛行,特别是许多教师,频频把这件事挂在嘴上。俺做《北大人》杂志总编审,常见学生写稿时爱把毛泽东列入早期北大巨人,与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平列,想法颇为势力,但每次均被俺慎重而粗暴地删除,咱横不能单把一个旁听生和临时工与当时盛名远扬的名师统计在同一个序列吧!
  在老北大,各个校园大门敞开,碰巧那时又没有旅行社和黑车导游没事儿就往校园里拉观光团,四处乱扔乐涩,所以教学氛围很好,学生们也很自然地分为学籍生、注册旁听生、蹭课生3类,毛泽东并非蹭课生,人家是哲学系注册旁听生,要缴费的,所以学子地位不低。此外,世人似乎只知道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过“书记”,根本不知道他还缴费加入了北大新闻研究会,是正式学员,1年后蔡校长亲自签发了给他的半年制乙等结业证书。也就是说,毛泽东并非世人误解得那样,一直在图书馆打工,相反,因为正逢北大图书馆从驸马府公主楼向红楼一层大搬迁,毛泽东直到1918年11月才进红楼图书馆上班,只领过3个月薪水,而批准他进图书馆工作的也不是蔡校长,蔡校长是国民党高干,当时正在香山避暑,批准人也不是李大钊,大钊同志当时没那么高的职权,北大图书馆主任、庶务主任、校医分成5级,大钊同样突漾,是海归,但没学历,才29岁,所以是5级主任,最末一级,月薪120大洋,后来被评为法学院副教授,月薪才翻了倍,变成240大洋,比胡适副教授还差几十块钱。实际上,是总务长蒋梦麟代蔡校长批准毛泽东进图书馆,此处还得注意,北大图书馆就没有“管理员”这个职务,蒋博士是批准毛泽东做“图书馆书记”,月薪17块大洋。可气的是,冬天图书馆搬完家,毛泽东上班的时候,月薪变成了8块大洋,减了一半儿多!
  就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毛泽东“用度窘”,只8块大洋,在北京和北大肯定活得很惨,不如农民工。这种谬想,是因为完全不了解民国初年的经济情况。那时候没有“脑体倒挂”,一个工人如能挣到15块大洋,完全可以养活不上班的家妇和两个孩子,是小康水平。想想看,毛泽东是单身,每月8块大洋,是什么意思,外加邵飘萍导师没事儿就给他赞助,他还借着杨昌济教授,认识了北大图书馆前任馆长章士钊律师,秘密得到大笔革命资金,不仅能资助同学同志西去巴黎勤工俭学,而且后来还买了些枪支弹药,建国后才用稿费慢慢偿还早已忘了此事的章老。所以说,毛泽东自进红楼图书馆,有了月薪,物质生活顿时好转,无忧无虑,可以缴费听哲学课,还可以缴费参加新闻研究会授课和实习。
  有看官一定会问,毛泽东8块大洋,李大钊怎么会是240大洋,这也太贫富分化了吧!别急,咱看看北大四大院长是多少钱:法学院院长王建祖副教授,3级学长,月薪350大洋,理学院院长夏元瑮副教授,也是3级学长,月薪350大洋,文学院院长陈独秀副教授,4级学长,呵呵,也没咱想象得级别那么高吧,他是院长中级别最低的一等,是300大洋,与蔡校长最瞧不上的工学院院长温宗禹副教授同等。但是这些人,月薪统统比李大钊高。再看蔡校长,今天的校长知道了,给嫉妒死,蔡校长是1级校长,月薪600大洋!什么概念呢?600大洋就是今天的将近6万人民币!嘿嘿,当年的人不懂嫉妒,认命,而且理念上认为某些人就该挣这么多大钱,免得去贪污、乱收学杂费、四处搞项目,不务正业。不过请注意,蔡校长有600大洋,不意味着毛泽东的8大洋太少,只说明蔡校长600大洋超多!没办法,民国时代的教师被当做神,地位颇高,听了真会气死现在的民办教师。
  这样说下去,太罗嗦了,总之1句话,毛泽东在北大,物质生活一点也不寒酸!可是在精神方面呢,简单点吧,咱看看毛泽东是怎么对美国记者斯诺说的,在《西行漫记》P127——
  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这段话,是辛酸的,看了这样的话,还能强加于人地说,毛泽东在精神上过得不错,简直是太自我中心了。俺甚至认为,毛泽东终身讨厌学院派知识分子,恰跟这段北大经历有关。日后,他只说过邵飘萍导师是1919年前后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但邵导师只是北大客座,实际是《京报》老板,另外,毛泽东还说过李大钊是“好人”,其他人,他根本没夸奖过,最讨厌胡适校长说是他的老师。
  所以,毛泽东在北大物质生活很惨精神生活很愉悦,这说法是错的,正相反,他在北大的物质生活不错,但精神上很不愉快。他勉强为北大题写了校名,但拒绝兼任北大校长,默认新北大把校庆从12月17日改成5月4日,他不大喜欢北大离天安门、皇宫、中南海太近,干脆把它迁到西郊燕园,不愿意去新北大转转,北大“右派”发配江西鲤鱼洲,不知多少教师惨死在了那里……
 
  其次,咱再说说毛泽东为啥没跟蔡和森一起留法,也没跟罗章龙一道考进北大,这方面的讹传也很剧烈。罗章龙有著述,生前还数次接受过电视采访,特别是96岁时还接受了央视科教频道采访,均谈到这些问题,但似乎没人愿意引用。有传说是,毛泽东湖南话太重,死活说不清英语,所以就没去留洋。此话不知出自何处,毛泽东根本没想过留英留美,学啥子英语?罗章龙解释说,毛泽东尽管从北大留法预备班送走一批一批同学同志去勤工俭学,但他自己不想留法,他想留俄,自称“大留学”计划,要一去5年才回国,后来风云变化,事过境迁,也就没再履约。至于毛泽东为什么没有考北大,盛行的说法是,他考不上。罗章龙笑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真的原因,令世人乍听难以置信,估计北大最难接受,原因居然是毛泽东旁听了许多课,认为北大课程太陈旧,太腐朽,不值得费事儿,是浪费时间。这与世人想象出的新文化运动前后北大的先进性实在差得太远。其实,很容易理解,那时的北大和现在一样,前卫课程总会比落后课程要少,否则还赶什么“世界一流”。之所以大家觉得北大先进,是因为少数前卫课程太有名,讲课的人又是名师,所以误以为那是北大的全部,而多数没人提起的课程没有产生过影响,没人关注过,于是仿佛不存在,所以就这样安然地一直无名下去。
  总之,毛泽东根本没试过考北大,外加老妈即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没到五四学潮就回了南方。
 
  再次,说说毛泽东在北大是否恋爱,有文章乱写,说毛泽东跟杨昌济教授的女儿谈恋爱,精神上很愉快,更有甚者,也不算算杨开慧的年龄,居然说毛泽东刚上湖南一师就跟杨老师的女儿好上了,把毛泽东想象成了迈克尔·杰克孙或红豆或深圳林公扑,实在是荒唐!
  实际上,毛泽东约杨开慧在红楼附近散步,那时候杨教授的宝贝女儿才16岁。最关键的是,毛泽东那时的心上人不是杨开慧,而是鲜为人知的陶毅,这位大款的女儿远在长沙,是毛泽东许多革命实践的出资人。去年有个电视连续剧,陶毅这个被历史彻底抹掉的左翼女青年第1次浮现,作为毛泽东的初恋角色,但似乎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以为是艺术虚构。要知道,毛泽东那首气势磅礴的“挥手自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捎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重比翼,和云翥”,就是写给已经移居南京却守身不嫁的陶毅的。呵呵,俺初二的语文老师告诉俺们,说那是写给杨开慧的,因为这首词写于杨毛结婚之后,可他怎么也解释不了为啥这首词的题目是《贺新郎·别友》,已在孕育毛岸英的杨开慧,由妻降友了吗?
  可惜,这种经不起质问的讹传,至今仍很盛行。
 
  最后,说说毛泽东是否借北大路径走进的中国政治,其实不是。俺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毛泽东因为鲜为人知的北大新闻研究会而先入新闻界,而后初入政坛,才是实情。回湖南之后,他创办了《湘江评论》,不仅自己跑新闻,而且还自己拉广告,后来,他又盘过《新湖南》杂志,二次进京时,他的身份是湖南《大公报》特派记者,他没再去北大,而是住在邵飘萍夫妇被查封的《京报》报社,全然是一名时政新闻记者,还创办了“平民通讯社”。由此看,他只是在北大学了新闻实务,然后由新闻路径,拿着笔杆子,更有影响力地参与了湖南军政,去江浙共建中共,做汪精卫的政治秘书、国民党中宣部长和农民部长,最后由农村路径,拿起枪杆子,渐渐积蓄起强大的军事力量,终于建立了新政权。北大不过是他的一种经历,而真正借由北大进入中国政坛的,是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陈公博、邓中夏、罗章龙、张国焘、高君宇……不是毛泽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