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云淡风情 //www.sinovision.net/?10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云淡风情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警卫回忆:毛主席三年不吃肉, 江青脾气暴躁私心重

已有 1721 次阅读2010-2-4 11:44 |个人分类:精彩荐文|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毛主席视察炊事班时的留影(左四为易以禄)


                     在易老家中合影(左为作者)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专访毛主席警卫员易以禄

  【人物简介】易以禄,男,1937年阴历4月初8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区黄栗乡水田大队郑家沟,1958年入党,1958年11月至1963年7月给毛主席当警卫员,1963年7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退伍回乡,先后当过社员、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村支部副书记、支部书记。1971年中央警卫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派专人调查易以禄下落,人们才知道易以禄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此后,他先后担任原明清公社武装部长、潘口乡副乡长等职,直到1997年退休。现居住在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二道坊村。

  1956年正月初3,易以禄参军,在北京公安总队服役,任二团三营九连战士。没有任何文化基础的他,把勤奋视为自己唯一的资本,努力学习军事本领和文化知识之余,还热衷文艺宣传,曾以一首《竹山花鼓子歌》荣获总队汇演三等奖。由于成绩突出,在整个总队的大比武活动中各项成绩总分占第二名。在这种情况下,1957年,中央警卫团到公安总队挑人,自然把他给挑了去。

  易以禄隶属3747部队(即中央警卫团代号,60年代改为“神秘”的8341部队)三连,在中南海东门站岗。虽然在中南海站岗,但想见毛主席还是非常不容易的,除非有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时,才可能有机会,因为毛主席的专车要依次经过东门、午门和大门,战友们便可轮流在能从车窗中看见毛主席的一侧站岗,倘若能见一眼毛主席,那便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

  1958年的一个星期天,易以禄下岗后去吃饭,居然看见毛主席在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政委杨德忠等陪同下来到东门。易以禄连忙敬礼,毛主席首先伸出手来跟他握手,问他的名字,哪里人,易以禄激动的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又亲切地问道:“现在准备去干什么呢?”,“去吃饭”,毛主席又说“带我们去伙房看一看”。来到炊事班,毛主席仔细询问战士们的家庭出身,生活情况,以及连队首长对大家好不好,对上级有什么意见,接着又一一到每间寝室里查看,按一按战士们的被褥,毛主席对团长、政委和随身警卫说:“太薄了,要想办法改善同志们的就寝条件”。易以禄当时正在毛主席身边,几乎只知道高兴了。这一幕被摄影师捕捉到了,也给易以禄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大概因为易以禄朴实、机灵,毛主席很喜欢,走的时候对张耀祠说,把这个小鬼给我。

  于是,易以禄调进了中央警卫干部大队一中队,担任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在丰泽园门前站岗,有时候也随毛主席外出,后来因为表现出色,两次立功,1960年5月10日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二分队副分队长。有一次毛主席到上海一家工厂视察,易以禄负责警卫工作。上街的时候,毛主席虽然戴着口罩,但在工厂门口还是被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认出来了,蹦着跳着喊道:“毛爷爷来了!毛爷爷来了!”易以禄当机立断,连忙抢上前去抱起小孩,捂住小孩子的嘴巴,然后再哄他说那不是毛爷爷。幸好小孩子的喊叫声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要是被大家认出来是毛主席,千万人涌过来,那可不得了。视察回来总结时,易以禄的这件事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易以禄学习军事课程特别刻苦,有一次训练,一头栽到地上,头部重伤,左臂粉碎性骨折,奄奄一息,送到医院抢救过程中,时任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的杨德忠亲自来看望他,发现经抢救苏醒的易以禄胳膊扔不能动弹,便下了一道命令,花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一定要治好。于是,中央警卫团用很高的待遇请来了苏联的几名专家,幸运的易以禄在苏联专家的精心医治和战友的悉心照料下保住了胳膊。回想起杨德忠和战友对自己的关爱,易以禄深情地说:“那种感情就像亲兄弟”。 康复后的易以禄被保送到军事学校教导队学习,半年后当了班长。

  中央警卫团为了提高战士们的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专门办了个“扫盲大学”, 毛主席兼任校长并亲自给战士们上课,课程内容除了基础文化外还有政治形势,当我问起听毛主席讲课的感觉如何时,易以禄兴奋的说:“感觉特别好!活泼热闹的气氛、充沛的精力、铿锵的语气、潇洒的姿态和温暖的亲切感令人回味无穷,只可惜自己当时没文化,很多内容没听懂、没记住”。也许是受到浓厚学习氛围的影响,从小因家庭贫困没读到书的易以禄,在每月仅有6元生活补助的情况下,仍挤出部分的钱购买纸张和钢笔,白天学不够,晚上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着学”,为了能学以致用,他还买来一本《怎样写信》,套着范文给亲戚朋友写信,短短的几个月,他竟能从不会写字到会写信,甚至到能写简单的报告。那时,易以禄还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评为模范通讯员,他的记忆力十分惊人,过目不忘是他的基本功夫,能轻松背下400多个电话号码和车牌号,只要是他看见过的人,就能像照相一样把轮廓准确固定在脑海中。

  作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易以禄对我讲述了毛主席很多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惯和故事。

  毛主席有个习惯就是吃饭不用饭桌,一般在办公桌上用餐,也许是因为个子大的原因,他的饭量特别大,每餐四菜一汤两碗饭都吃得精光,后来保健医生给炊事员下了个规定,保证每四个小时给毛主席送一次饭。

  毛主席对身边的人很亲切,他对丰泽园里的花工、清洁工、服务员、战士都很关心,经常问寒问暖。一个冬天的下午,漫天大雪,毛主席走出卧室,抬头看看天,又低头用脚踢了踢地上的积雪,微笑着对门口站岗的易以禄说:“这雪下得好啊,来年又是大丰收”。

  以前,丰泽园的建筑和场所没有高标准的装修过,直到1962年,才用大理石从大门口铺到颐年堂,当时颐年堂是专门接见社会主义友好国家来访者的地方,毛主席却舍不得装修一下自己的卧室和书房,仅仅用白石灰浆大致粉刷一下,老青砖的墙壁依旧清晰可见。说到这儿,易老笑着说:“最近,回了趟老家宝丰镇,见到侄女易所荣的房子,那装修的真是豪华,比毛主席好多了”。

  在毛主席身边,易以禄参加过下乡调查,也为江青担任过警卫。他说江青不逗人爱,脾气暴躁,私心重,车子颠簸一下就要吵司机。起先,江青和毛主席在一起用餐,后因江青不吃素,所以另起炉灶。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饿死了很多人,毛主席就把身边的人分成三批,一批跟他走,一批“看家”,还有一批下到工厂、学校去调查实情,调查组回来后反映饿死人的情况特别严重,毛主席便立即化妆深入基层调研,并以身作则,把每月的吃粮由原来的45斤缩减到35斤,由此全国都减,结果毛主席体重锐减,就连中央警卫团的很多人也得了黄肿病,于是,毛主席又下令恢复45斤,搞自救(派部分警卫员到内蒙古和河北打野猪、野马)。那时传闻毛主席三年不吃肉是事实,当时,给主席做饭的有两名厨师,姓韩的负责做菜,姓李的负责做饭,每餐就着两盘素菜和一碟小辣椒用餐。每年的布票和老百姓也一样,一次,李讷想做件衣服找江青要布票,江青说布票早就用完了,衣服也就没做成。想起那时的情景,易以禄感慨地说:“毛主席最忠实人民,生活最简朴,我60岁时的生活比毛主席60岁时强多了,毛主席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有时候几天几夜不睡觉,特别劳累的时候就在办公桌上小憩一会,这时,易以禄就会轻轻的给主席披上一件厚衣裳。一天晚上,周总理来到毛主席卧室准备汇报工作,发现主席睡着了,就在门口静静的等,易以禄见此情景就跟总理讲,要不要叫醒主席,周总理摇摇手说:“主席太累了,他能睡着不容易,让他好好休息,我就在外面等”,结果等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还是没醒,总理就让易以禄陪他散散步,两人一直走到了春藕斋,还去主席的菊香书屋看了一番,接着又到杨尚昆的住处坐了一会儿,当时,只有杨尚昆的小女儿(乳名妞妞)在,周总理就逗她玩了一会儿,后来,回到主席卧室后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主席才醒。

  虽说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但也经常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等七常委见面。陈云当时在筒子河西边住,易以禄在筒子河东边站岗,陈云卧室的灯光隔河相望清晰可见,有一次,陈云家的灯没到休息时间就突然熄灭,这引起了易以禄的高度警惕,他迅速按了按通往陈云卧室的警铃,居然不响了,这把易以禄吓了一身冷汗,生怕是特务或者刺客在搞破坏,于是,他迅速组织人员顺着从筒子河水底牵过去的线路一一排查,结果是线路自然老化所致,虚惊一场。

  1963年7月,易以禄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一批警卫员退伍回乡,定期向毛主席和党中央汇报当地实际情况,但不要暴露身份。回乡后,他先后当过社员、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村支部副书记、书记,曾多次跟毛主席以及中央警卫团的战友通过信,可惜这些珍贵的信件在黄栗乡老家房子坍塌中毁掉了,幸亏一些宝贵的东西分两处保存,幸运地留下了和毛主席的一张合影,以及部分任命书和光荣册。

  易以禄最为遗憾的是,毛主席逝世时,中央曾打电话要他赴北京参加追悼会。但是他刚好得了重病,去不了北京。原郧阳地区领导听说本地居然有毛主席的警卫员,硬是派车把他接到十堰,他也就在地区参加了追悼会。

  虽然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员是天大的荣耀,但易以禄坚守秘密,谁也没说。1971年中央警卫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派专人调查易以禄下落,人们才知道易以禄原来当过毛主席的警卫员。此后,易以禄先后担任原明清公社武装部长、潘口乡副乡长等职,直到1997年退休。

  前几年易以禄左臂患上肩周炎,他就每天进行锻炼,现在已经好多了。虽然已是74岁高龄,但他经常骑着自行车进城逛街,自我感觉很好。他一边抡着胳膊转圈,一边说:“我还要练,等我把胳膊练好了,我就写回忆录,把在毛主席身边的事都写出来,我写回忆录不是想出名,而是缅怀歌颂毛主席,毛主席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他的一家人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他领导人民赶跑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打败了美国佬,这样的领袖哪里去找?这样的“大救星”哪里还有?谁说毛主席不好,我就不行他!纪录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里面,还有我的镜头哩”!

  采访进入尾声时,易老应邀给我写了一段题词,他还兴致勃勃的唱起了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动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疆,扛起钢枪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