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响起来
通货膨胀这只靴子何时落地,目前依然没有答案。
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11日公布,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出现10个月来的首次上升。作为通货膨胀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CPI同比增速的转正,对于通胀预期的上升有着直接推动作用。近几个月以来的物价上调也凸显这一点:水价、电价、菜价、肉价甚至包括食用油价,涨声一片。
以宏观分析著称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这样说:“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把通胀理出眉目,通缩来了;还没把通缩研究完,通胀又要来了。”就在9个月前的2月份,全国CPI同比下降1.6%,这是自2002年12月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创下1999年6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
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证明,许多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都必然伴生一定程度的通胀。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保8已无悬念,2010年有望驶入更快的轨道。尽管我们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的通胀压力还不大,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存在一些担忧。
确实,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物价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对于出口来说,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对于居民生活,最直接的是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钱不值钱了,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那么,到底是哪些经济现象释放出了通胀预期的信号呢?如果通胀来临,是否值得我们担心呢?
对老百姓来说,最直接的感受是原来一元一副的葱包烩,现在贵了五毛;菜篮子里的鸡蛋也从3块涨到了4块多,还有更多来自于水电油气食品价格的上涨;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来自于股市楼市的走高;而对企业来说,可能来自于钢材、棉花等原材料成本的上升。
今年以来全世界都在大量释放流动性,在国内已经直接大幅推高了楼市和股市,但是以CPI衡量的通胀至今仍没有显现,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农产品价格一直位于低位。但是随着原油价格突破80美元/桶,农产品价格可能因此被激活。而在中国的CPI构成中,食品占到了33.6%的比重,因此,农产品价格大涨之时,通胀似乎并不遥远。
尽管有着浓厚的通胀预期,但通胀可能并没想象中严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目前至少有两类因素导致国内物价难以大幅上涨:一是国内储蓄率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二是产能过剩,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在大部分产业都是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下,物价总水平应该没有上涨压力。”李扬说。
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定调会议——20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管理通胀预期”成了重点任务之一。“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从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决策层已经注意到现实经济所释放出的种种信号,并将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只有一个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抵御通胀的风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东琪明确表示,有关部门已经在进行前瞻性调控,认为2010年CPI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全年稳定控制在3%左右的水平。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做好对通胀预期的调控,2010年通胀的风险是可控的。
专家们为通货膨胀是否到来、通货膨胀何时到来而争论,老百姓为钱包不缩水而奋斗,企业们为减少成本而费尽功夫。不管通胀离我们有多远,财富保卫战已经悄然打响。(罗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