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夫妻、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好友,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最亲密的几种人际关系。
这些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自我概念,让我们成为了一个立体的人。
在家庭关系中,不少兄弟姐妹在成家后都变得不爱来往,而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就变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婚姻伴侣。
有人就提出了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到底是夫妻亲,还是兄妹亲呢?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是具有适应性意义的。
起初,单独的个体没有能力找到充足的食物,同时也没有办法抵御外敌威胁,于是他们开始寻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联盟。小到以“家庭组织”为单位,大到整个有亲属关系的部落,远古时候的人类就这样一步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
以血缘关系论亲疏的思想影响了人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这种天然的联系既是最公平的,也是没法选择的关系。
每当想到自己的家人,我们都会有种血脉相连的感觉,认为彼此就是天然一体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会在家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在这种强烈的共生感影响下,家人间的来往也更为密切,“一人发达,全家不愁”的思想也影响了很多人,所以亲人间利益捆绑、互相帮助是十分常见的情况。
但同时,也有不少家人是吸血虫,不停地攫取亲人的价值,去满足自己的私欲。
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一直在几个儿女间周旋,想要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部电视剧里呈现的兄妹关系和夫妻关系也有明显差别,大哥在结婚后明显更重视自己的小家,若不是母亲病故,他也不会千里迢迢从美国回来,兄弟姐妹间的关系早就生疏了。
所以,单纯的血缘关系并不能决定他人与自己的亲密程度,陪伴和共同利益才是更重要的一环。
当然,这部电视剧的结局是圆满的,女主角选择与自己和解,和家人缓和了关系。
虽然很多人都不满意这样的安排,但是从人类发展和社会文化规范的角度来看,这绝对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人类数千年来养成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对方做出了道歉和改变,更何况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选择原谅也是个体找到归属感的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单论影响人际关系的某一个因素是无法准确地描述两人关系的。
莱文格(Levinger)和斯诺克(Snoek)在其1972年提出的互赖模型(Model of Interdependence)中总结道,亲密关系是指两人在不同的事件中进行频繁互动,并且双方对彼此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我们的亲密关系并不是完全稳定的,它会随着一个人年龄、阅历、社会背景和身心发展发生改变。当我们从原生家庭离开后,组建自己新的家庭时,我们频繁交往的对象会发生改变,从父母和兄弟姐妹变成妻子和子女。
当我们频繁地和现在的家庭对象进行互动后,受“单纯曝光效应”的影响,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喜欢现在所接触的人,也就是说,越是频繁的交往,越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并且,在不断地曝光中,双方都会加深对彼此的认识,了解得也就更深入,反之又促进了亲密关系的稳定。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交往对象。
在婴孩时期,我们与父母、其他长辈的联系是最紧密的。上学时,我们的交往对象变得更广,此时,是以同学、恋人和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为主。工作之后,组建家庭,我们最亲密的交往又转变为了妻子、儿女。
埃里克森认为,我们的每一个人生阶段要完成不同的发展任务,成年期(18~40岁)主要是解决亲密对孤独的冲击,要敢于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整合在一起,学会相互奉献。
这也就印证了我们交往过程中,为什么会把亲密对象转换为婚姻的对象。
总的来说,夫妻亲密关系的建立就意味着和兄弟姐妹关系的依赖度会减弱,但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不代表完全的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