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中国当代艺术家姜松华 //www.sinovision.net/?108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文化艺术交流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松华谈艺录》之艺术传达

已有 3051 次阅读2018-7-24 03:45 |个人分类:论艺术|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艺术传达又称艺术表现或艺术表达,标志着艺术创作的最后完成。它是在经历了艺术体验、艺术构思的过程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使之能呈现出人的感官能感觉到的一种形式,以各个艺术门类的表现语言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等来传达出来,形成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内在思维的表现性形式,只有通过艺术传达才获得其物质形式,才能成为人们所能感知的客体对象,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独有的功能和作用。在艺术传达阶段,艺术家在一定思想与观念的指导下,遵循相应的创作方法,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在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将自己头脑中孕育的审美意象具体地表现出来,形成艺术作品,它是将艺术家审美意象物态化的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

艺术传达以艺术构思为前提,是艺术构思的延伸;而艺术构思也要受到艺术传达方式的制约。艺术传达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求艺术家掌握一定物质媒介的性能和规律。艺术家从事艺术传达,必须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艺术构思中行的审美意象用物态化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

在实际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我们举画家创作一幅绘画作品为例:一般来说,画家通过观察、写生搜集了创作的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进行选择、过滤、整理,大脑中有了一个粗略的作品轮廓。在将构思形成画作之前,画家必须考虑的还有作品的布局构图、作品材料的运用。在比较耗时艺术传达阶段,画家可能会对前面的构思进行局部或整体的调整,甚至推翻先前的方案。另外,艺术作品的创作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不可预知的偶然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发生是艺术家在创作构思阶段所未知的,它可能会导致艺术家的思维沿着这一偶然现象的轨迹方向发展,从而使作品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令作者兴奋的空间。在艺术传达的过程中,更改艺术构思甚至再去进行有目的的艺术体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音乐创作中、在文学写作中、在电影拍摄中,艺术家往往会临时改弦易张,使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艺术传达阶段,艺术构思传达的效果好与差与相应的艺术技能有着非常紧密地关系,艺术技巧的成熟往往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之一,但它和单一的技术技能又有着质的区别。技巧不同于技能技巧中包含着技能,掌握了技能并不一定就有技巧。技能是指每门艺术合规则的专业实践操作,技巧则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包含艺术领悟能力等的综合才能
    各种艺术门类有着本门类技能的要求,基本功属于艺术技能。比如舞蹈的基本功要压腿、声乐需要练嗓子、绘画需要练习造型、提琴手要练习指法等等,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有深厚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艺术家终身要保持的一项本领。传说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每天进画室都要练习一会儿石膏素描,来保持自己的造型能力。中国的古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说明功夫的重要性。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所能达到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下苦功练习。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戈而后识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图8.16)“临池学书,池水为墨”;唐代诗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七十高龄仍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画家的“废画三千”、“速写当用麻袋装”等等,都揭示了艺术家成功背后的艰辛劳动。

艺术技巧中不仅包含基本功,而且包含有思想与情感的成分,这才是艺术技巧真正的精髓。每位艺术家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技巧,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技巧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借鉴、参考主体以外的经验的必要,但更重要的目的是形成自我系统,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技巧体系。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的作品表现技法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并不妨碍他们都成为大师;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的画法各不相同,也一样各领风骚。

独特的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且,在同一艺术门类里,这种区别是越大越好。技能技法必须在主观审美意识、艺术观念、艺术情感的引领下,才能有目的、有方向的积累完善,反过来,技能技法的成熟也会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庖丁解牛”是中国著名的成语故事,庖丁切割牛的时候技法娴熟,有节奏,有韵律,犹如舞蹈,将梁惠王看的是目瞪口呆。这个故事说明了“由技入道”的一个道理,实践加领悟,“官之止而神欲行”,在个人意识的引领下,技能技法熟练到一定的程度便可上升到一种艺术的境界。

技术要掌握的越熟练越好,但没有品味的熟练往往使艺术家沦落到匠人的层次。禅宗说人生有三种境界: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阶段不是第一阶段的简单还原而是一个更高的境界。艺术上同样也是一个轮回的道理,清朝思想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言:“学书者,始用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中国的书法理论认为书法要“大巧若拙”,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傅山更是认为书法应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在艺术发展到相当程度时,“拙”比“巧”难,“丑”胜于“媚”。艺术进步的关键有赖于思想的进步、艺术观的进步。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和一部美术史的演进一样,学画之初,努力地描摹现实,面面俱到,想画象而画不象;第二步,经过持续的努力,已经具有惟妙惟肖的描摹对象的能力;第三步,超越了技术层次而着重表达艺术家的心理感受。“简单”是初级层次,而“简约”是高级层次,中间是漫长的积蓄期。有些画家因为艺术观的原因,也有的画家因为能力的原因,止于这第二步而停滞不前。

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说:艺术史的发展就是物质成分不断下降,精神成分不断上升的过程。毕加索说:“我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会像儿童那样作画。”研究世界美术史时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已达到了写实造型能力的顶峰,涌现出一批在写实领域中世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大师,这相当于上面说的第二步;十九世纪中叶印象派兴起,野兽派出现,塞尚、毕加索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杜尚,艺术还在前进,而且是在另一个高度。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中对现实世界的技术性模仿趋势逐渐消退,而主观性、精神性的因素大幅度提高。

“还朴归真”是艺术表现的另一个规则,有修养的艺术家在其技艺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主动地追求笨拙的表现语言。技能、技巧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注重从量到质的提升,注重表现语言或形式的精神含量以及审美品味。技巧是艺术家利用其创造艺术作品的工具和方法而不是艺术本身,但也有的画家为了商业的利益,无尽的重复自己的作品,风格几十年如一日,作品华而不实,只有娴熟的技巧而没有实质的内容,这种现象是不足取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