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以《道德经》原义解道经、德经首句
《道德经》最难懂的莫过于道经、德经首句,因为这是上下两篇经典的主旨,要妙,也是借以衡量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学识水平的尺度。信道、修道、学道、悟道、论道之人,在研究学习《道德经》之后,如果不能理解道经、德经首句的要旨,那么思想境界就难以提升。
道经首句: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德经首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先师老子通过行文,设计两个道学玄关,而后系统阐述,或许对于当时的知识阶层理解不是问题,但随着文字变迁、语境缺失,现在倒成了学术障碍。
现在根据《道德经》原义来解道经、德经首句,供大家参考:
道经首句: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体意思是:道是可以说,可以论述的,不是固定不变、一成不变的道。(因为道本身在不断发展变化,有周行而不怠的运动变化法则)。概念命名(虽然)可以做,名字(是为了更好理解“道”,)无法固定不变。(在道的不同阶段,名字要反映道不同阶段的内涵。)“无”,这个名字是界定宇宙生成开始的一个概念;“有”,这个名字是界定万物生成的一个概念。
有人依据印度佛教的错误观点,将中华文化中为了揭示宇宙生成的“道”,看成“死的,永恒的,不变的”,将“道”神秘化,认为“道”不可说,不可讲,更不可论述,讲出来的“道”就不是道的本来面目,恰恰反映了这些人思想僵化,爱背语录不爱思考。
如果“道”不可言,那么先师老子辛辛苦苦用大篆字体书写在竹简上五千余字讲“道”,是不是自相矛盾、前功尽弃了?
有人依据西洋马列主义错误观点,将“道”看成自然总规律,看成物质。
多读一些现代天文学书籍,也不会错误的将“道”看成自然总规律。先师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的讲了“天道”、“地道”、“人道”、“道纪”,说明道既对应有宇宙,也有法则,将“道”看成自然总规律即犯了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全部的错误。
将“道”看成物质,将“无”、“有”都看成物质的一部分,是学术上的厚黑手法。西洋马列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西洋马列认为世界是一元的即是物质的,但人的意识世界又可以不同物质世界,“意识”不具有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同于它的客观实在属性的东西。依据毛泽东杜撰的“物质和意识”矛盾论,更加将“意识”和物质提升到先对立然后统一的自相矛盾中。使得马列的世界“一元论”变成毛泽东的世界“二元论”。
我曾在《唯物主义批判》这篇文章中论述过,物质既然如西洋马列主义所言是世界本原,那为何去和只有几十亿年发展历史的地球上产生的人类的意识成了矛盾?按毛泽东的“矛盾论”,物质和谁是一对矛盾?又统一于谁?“意识”和谁是一对矛盾?又统一于谁?
我们从欧美科学家发明的电脑看,要想电脑运行,“软件、硬件、电力”缺一不可,其中软件中既包含运算法则如操作系统,也包含游戏软件、办公软件、设计软件等展示的创作空间,试问软件创造的空间世界和电脑元器件的空间一样吗?能统一于物质?
《道德经》认为“无”(即空间)、“有”(即物性)、“气”(即能量)是宇宙三要素,在周行而不怠的宇宙法则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德经首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大体意思可以参考伏羲道学青少年版(免费电子版)中的《论道》—关于《道德经》中的“德”,这篇文章有详细论述。
一骑绝尘
邮箱:1511941614@qq.com
2014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