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维权指南 //www.sinovision.net/?1078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维权指南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道德经》“有无互变规律”的天文实证

热度 1已有 1934 次阅读2012-6-22 01:59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 , 道德经 分享到微信

《道德经》“有无互变规律”的天文实证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3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宣称他发现了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证据。
    来自牛津大学的罗杰▪彭罗斯教授称,宇宙微波背景图片中发现的同轴圆表明,在大爆炸宇宙形成之前,宇宙其实就已经存在。
    宇宙微波图片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大爆炸30万年后宇宙的景象,与宇宙137亿年历史相比,这点时间小到可以忽略。1988年,彭罗斯教授的研究因增进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与斯蒂芬▪霍金一并被授予沃尔夫奖。彭罗斯教授还补充道,其实宇宙已经膨胀(“大爆炸”)和收缩(“内向爆聚”)很多次。
    自140亿年前宇宙诞生起,宇宙背景辐射(CMB)温度就已经冷却到-270度。自诞生后3亿年,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我们的太阳大约在50亿年后形成,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37亿年前。
    每日星系(The Daily Galaxy)报道称彭罗斯教授和亚美尼亚共和国耶烈万州立大学的维和▪古尔扎江教授认为,美国宇航局威尔金森微波探测器的宇宙背景辐射图片显示,辐射的标记比大爆炸年代更久远。
    他们称他们已经发现了12个同心圆,有的有五环这意味着同样的天体在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巨大事件。这些环出现在星系团附近,背景辐射的变动显得异常的低。
    这个研究似乎挑战了传统意义上我们对于宇宙起源提出的膨胀理论,该理论称宇宙始于大爆炸,它将会不断的膨胀直到未来某个时间点终止。
    彭罗斯教授认为这些同心圆是异常剧烈的引力辐射波的印记,这些引力辐射波是由几十亿年前大爆炸之前超大质量黑洞碰撞产生的。这意味着宇宙以这些几十亿年纪元为周期不断循环,而这些周期是由宇宙大爆炸和超大质量黑洞的碰撞共同决定的。
    彭罗斯教授相信他提出的这种“共形循环宇宙”新理论意味着黑洞将会最终吞噬宇宙中所有物质。根据他的理论,当所有消失,剩下的就只有能量,这将引发新的下一轮大爆炸,产生新的纪元。
    彭罗斯教授称:“在我提出的这个理论中,你的爆炸膨胀呈指数上升,但这并不发生于我们的纪元。我用纪元这个词是为了描述从我们宇宙大爆炸时期起至遥远的未来。这个纪元只是一系列同类纪元之一,遥远未来的前纪元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现在纪元的大爆炸。”(编译/严炎刘星 2012年06月14日 07:20来源:凤凰科技)
    先师老子在《道德经》中详细论述了伏羲先天八卦图蕴含的“道创造世界”的四个阶段,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对宇宙起源的智慧认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的“无”是用来描述宇宙生成的空间性和与物性相对的非物质性诸如引力、磁能等。“有”是用来描述宇宙所生成万物的物质性。“有、无互变规律”来看,“有”这种物性和“无”这种空间性、非物性是密不可分的,在宇宙之中:有中含无、无中含有,是联系的普遍规律。例如我们从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出,诸多电子均是围绕原子核做周期性运动,即有形物质内部也有空间的存在,总不能认为原子是实心的吧?

    在《道是如何创造世界的》这篇《论道》附评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生一”,这个”既是道所创造的未来可承载天地万物的系统,也是承载道的法则的系统,即宇宙时空,但属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混沌状态。

    “一生二”,是“道”创造世界的第二个阶段,即在“一”这个系统里产生出“无和有”的两种极端状态,其动力来自于道的周行而不殆的规律。第二个阶段属于剧变,相当于爆炸一样,但剧变膨胀程度可能每秒要以数、数乃至数万光年记。

    “无和有”在“有、无”互变规律驱动下,产生四种互变状态。中华先祖伏羲氏在文字尚未创造前,用“—”和“- -”两种符号来代表“无”和“有”两种极端状态,并用包含了“—”和“- -”的叠加排列组合,来阐述在“有、无”互变规律驱动下,所产生四种互变状态:)、无向有转化)、)、有向无转化),周行而不殆。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第一阶段,无的状态是先于有的状态出现的,因为第一阶段本身属于看似“有物、有象、有信”,但实际是虚无飘渺、寂兮寥兮的恍惚状态。但没有“有”的状态出现,就无法产生“无”的概念,只有在道的法则驱动之下,对立互变的状态才会发生,所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道理就在于此。《易经》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在描述这一现象。可见,物质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解释了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伏羲道学认为在宇宙中同样存在能量转化成物质质量的可能,同样符合“有、无”互变规律

    虽然辩证法和矛盾论中有关于“有、无”互变规律的描述,但并没有看到“有、无”互变规律的全貌,而且单纯强调时空性、能量神秘性或者单纯强调万物的物质性或夸大矛盾双方对抗的激烈性均不正确,具体可参看道创造世界的第三个阶段

只有在具备时空前提下,才能产生物性,并且“有”这种物性只能相对于“无”来说,不能和后来地球产生的生物多样性特质来对比。就像计算机二进制语言中的0和1是相对应的,不能拿最底层的0或1去和基于二进制语言制作出的电脑软件中的东西来比较一样。从宇宙起源学讲,物质对应的对象至少应该在人类出现之前,但马克思就把物性和地球产生后的人类意识相比较。“唯物主义的对立面是唯心主义”,这种非此即彼的马列主义哲学划分本身就不是基于客观实际的,这和印度佛教认为“无”是世界本源,陷入只执一端的错误是一样的。(摘自:唯物主义批判)

QQ:364994335                                   

                                   2012年6月20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