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当我们内心迷恋于熙熙攘攘的追名逐利之时,往往便于自然之心相去甚远,甚至于我们无意中便遗忘了身边的山川、大地的花草、头顶的蓝天。然而,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些地方,那么一些人,那么一种情怀,会不知不觉地让你的内心沉静下来,慢慢契于美妙自然,人心清而山青,人心善而水秀。在蓝天白云间洗却尘心,笔者不久前信步西山卧佛寺,阵阵古香飘浮而来,看似世外桃园,却是有故事在云海里、在深山里、在古刹里。
卧佛寺现位于北京植物园内,是大乘佛教唐代禅宗的皇家寺庙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雍正皇帝称其为“入山第一胜境”、“西山兰若之冠”。卧佛殿内上方有匾额“得大自在”,为乾隆皇帝所书。“得大自在”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写照,生前和圆寂后都得到最大的自由。“性月恒明”则把佛性比作月亮,光辉永照。
北京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京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卧佛寺由来,据明朝记载。一尊香檀像,唐贞观年造;一尊铜像,元英宗时造。《元史》载:“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一个寺内有两尊卧佛,一木一铜,实属难得。木像放在三世佛殿,铜像放在后面卧佛殿。现在能够看到的仅是铜卧佛,香檀木卧佛在清代已不知去向。卧佛寺还有一独特的宝物,那就是三世佛殿前的两株娑罗树。春夏之间,花朵开得像洁白的小玉塔,倒悬于枝叶间,别有情致,花开院里,香飘院外。
卧佛寺内这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铜像呈睡卧式,头西面南侧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弯曲托首头部。这个卧式据说是释迦牟尼80岁时在古印度拘尸那迦城娑罗双树下入大涅盘的姿势,旁边站着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个弟子。描绘的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罗树下向弟子们作最后一次教诲的情景,构成一幅释迦牟尼佛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像,即佛教故事之“释迦涅盘圣迹图”。
据传说释迦牟尼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尤其是他最小的小弟子阿难,痛哭流涕,拉着释迦牟尼的衣服恳求带上自己。释迦牟尼佛想,弟子们功德还未圆满,还须留下修炼,所以一狠心推开阿难,他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涛涛大河把他和弟子们隔开,然后“涅盘”了。在“卧佛”身前不远处,就形成了曲折蜿蜒的“九曲黄河”,这就是在民间流传着有趣的故事。
据经说释迦牟尼当年在离开我们人间之前,弟子们曾问佛陀,“佛是我们老师,老师不在世了,我们后世人应该依什么来修学?”佛陀便告诉弟子们四句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即『四依法』。佛陀在入涅槃之前,特别交代后学“四依法”,用这四个标准辨别佛法的真伪,唯恐后人被人欺骗。释迦牟尼临终之际,他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众弟子要以戒为师(详见《佛遗教经》)。
如果离开寺院向西北行半公里左右便到了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婉蜒溪水清澈见底,再往西行一公里之余,可见危峰对峙,陡壁如削,十分雄伟险峻,这是著名的金鸽子台。每逢雨季,可看悬崖陡壁上山水形成巨大的瀑布奇观,“飞流直下三千尺”,吼声震天,待到深秋时节,这里的山林红叶,层林尽染,绚丽多彩,与京城香山红叶“争奇斗艳”。
笔者恋恋不舍告别了西山卧佛寺,行走在香道,追慕千年古刹,顺山势仰望,让人们感到如此的神圣,而那庄严的『释迦涅盘圣迹图』的身影,似从未走远。人生有时停下脚步,只为走得更稳更远。人生行走在世间,倘若你有一颗满满的爱心,走着走着,说不定就会看到属于你的亮丽风景。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倘若收获你想要的硕果飘香,离不开春的播种、夏的耕耘、阳光普照、雨露滋润……每天就要储蓄滴水之恩,应该对他人多一点给予,少一点索取,圆满在温暖的爱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文/宋丞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