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战国末年,群雄逐鹿,秦国商鞅变法,势力日强。始皇即位,张仪“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推行霸权主义,大肆侵略扩张对东方六国虎视耽耽。六国受秦威胁而合纵抗秦,但由于各国利益着眼点不同,导致苏秦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的合纵联盟没有最终形成。最后一次抗秦战争失败,为防止燕国被秦国兼并,燕太子丹决定派刺客去刺杀秦王。
毫无疑问,学过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像荆轲这样仁人志士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博得后世人民的长期敬仰。一个没有民族魂的民族,只能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民族。然而,今年春晚上演的小品《荆轲刺秦》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剧本的故事情节有违历史原貌,正面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但是篡改和遗漏故事情节却是误人子弟,贻害无穷。千余年来,这不单单是一个历史写真,还是一个如何文化强国的原则问题。
笔者以为:只能以历史为镜,尊重历史,而不是以现在的眼光去改变历史发生过的事情。今年春晚上演的小品《荆轲刺秦》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故事情节不仅没有原滋原味表述,还上演了荒唐庸俗的戏词:“笨鸡蛋是你妈下”、“先把荆轲端上来”、“先把荆轲乘好了再端上来。”……既搞笑又反映粗制滥造、篡改历史的问题。从笔者角度来说,可笑,可笑,啼笑皆非。从历史角度来说,可悲,可悲,误读山河。戏说小品“荆轲刺秦”的背后到底刺痛了谁?以下是春晚小品《荆轲刺秦》至少五处缺镜,欢迎天下网友商榷
镜头一:《荆轲刺秦易水壮行》: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27年,为了刺秦王成功,樊于期自献人头(樊于期本是秦国的大臣,因不满秦的暴政投奔了燕国),以便让荆轲取得秦王信任。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镜头二:《荆轲献人头和地图》:据史书记载:秦王正在宫中与嫔妃和宫女们歌舞作乐,忽听内臣来报:“燕国使者荆轲献樊于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来了。”秦王不禁龙心大悦,传令在咸阳宫接见使者。咸阳宫里金碧辉煌,威武森严。秦王端坐在正中,文武百官站立两旁。荆轲上前首先献上樊于期的人头,秦王一见哈哈大笑。接着,荆轲又把督亢地图高举过头顶向秦王敬献。
镜头三:《与荆轲同行勇士秦舞阳》:据史书记载:就在荆轲献图这节骨眼上,勇士秦舞阳胆小发慌,腿肚子直哆嗦。荆轲从眼角里扫见这情景,怕露了马脚,就忙着往前凑,想让秦王赶快接图,以便动手。秦王接过地图,荆轲借口图上有一处看不清楚,又凑前几步,一边帮秦王展图,一边指点。图展完了,匕首也露了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图穷匕首见”。
镜头四:《荆轲刺到秦王护心镜》,据史书记载:刹那间,荆轲急忙抽出匕首,向秦王刺去。没想到秦王有护心镜,荆轲又离他稍微远了一点,匕首刺到了,力量也小了。只听当的一声,却没有刺死。于是秦王慌忙撩袍闪到大红柱子后边,荆轲急忙追杀。两人围着柱子就转起来了。
镜头五:《荆轲和秦舞阳刺秦失败》:据史书记载:这时候,秦王慌了神,只顾跑。连身上挎的宝剑都忘了,哪还顾得上下令呢!还是大臣赵高喊了一声:“大王,你也有剑啊!”秦王这才恍然大悟。可他挂的是龙泉剑,龙泉剑长,他手忙脚乱地抽不出来。赵高又打了个从背后抽剑的手势,他这才拔出剑来。荆轲是武士,身强力壮。秦王拔出剑来也不是荆轲的对手呀!他吓得脸色煞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赵高一见急了,喊:“大王,快下命令呀!”秦王这才下令。满朝文武,这才七手八脚擒住荆轲和秦舞阳,当场结束了俩人的性命。(原创:宋丞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