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www.sinovision.net/?1069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周恩来表妹触犯家规令谁“龙颜大怒”?

热度 2已有 1563 次阅读2012-1-6 02:25 |系统分类:杂谈| 历史, 周恩来, 邓颖超, 共和国 分享到微信

周恩来表妹触犯家规令谁“龙颜大怒”?_图1-1 

记忆可以尘封,而历史不会。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可谓戎马一生,上马打江山,下马治天下。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身为国家领导人的周恩来,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更为严格,有时显得近乎苛刻,“不近人情”。对百姓极尽关心和关爱之情,人民之所以爱戴他,是因为他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之所以怀念他,是因为他无比崇高的个人品质和踏实奉献的工作作风在其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具体和鲜活的呈现。留下一身正气,带走两袖清风,实在令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为了从严要求家属,周恩来亲自制定了10条家规:一、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只能是公差顺路看看;二、亲人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打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由周恩来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五、不准请客送礼;六、不准动用公家汽车;七、生活要艰苦朴素;八、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让别人代办;九、任何场合不能说自己和周恩来是亲属关系,不能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些家规内容虽然涉及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却体现了鲜明的原则性。

 

   去年,笔者有幸走进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居北侧已落成的“邓颖超纪念园”,在陈列馆里笔者亲眼看到了展出的一封邓颖超半个多世纪前写给陈绣云的信。据史献记载:陈绣云是周恩来十四姨娘的女儿,比周恩来小十多岁,是周恩来嫡亲姨表妹。1908年,周恩来生母、嗣母相继去世,而周恩来又要离家读书,两个弟弟无人照管,只好将6岁的小弟弟周恩寿送去十四姨娘家,请十四姨娘代为抚养了两年。因此,十四姨娘对于周恩来来说,远胜于一般的亲戚关系。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时,陈绣云就主动与表哥周恩来联系。周恩来因为工作忙,无暇回信,邓颖超便按周恩来的意思给陈绣云写了一封回信。陈绣云拿着邓颖超的信找到上海中共中央华东局民主妇女联合会,请求安排工作。妇联便把她介绍到松江县人民政府。松江县人民政府经过核实其身份,加之新政府也确实需要用人,就把她安排在县文教科做扫盲等“社教”工作。

 

当时,扫除文盲工作面广、工作量大,要经常下农村,可陈绣云自恃其表哥是一国总理,不肯下乡。当地领导就把她调到松江县印刷厂做统计工作,而她业务不熟,又不愿好好干。

 

19518月,邓颖超到上海治病。陈绣云获悉后,就去邓颖超的住地看望并向邓颖超“诉苦”,提出要去北京找周恩来给她安排一份好的工作。邓颖超婉转而又明确地拒绝说:“你表哥非常忙,平常我要见他都很困难,你就不要去了。”

 

病中的邓颖超身体虚弱,不能久听陈绣云那没完没了的诉说,就劝她先回松江,有些问题以后再答复她。病稍好之后,邓颖超给陈绣云写去一封信,信中说:

 

绣云表妹:

 

来沪以后,因病不能同你详谈,曾托胡耐秋同志告诉你一些独立奋斗的意见,希望你采纳。解放了,我们不仅是在政治上从旧的统治下翻了身,我们还需要从思想里用自己的努力掏出那些旧社会带给我们的渣滓,只有那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变成新社会的主人。从你的来信和言谈中我们感觉到你缺乏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自信心,仍然存在有依赖的思想。这必须认识(到这)是旧社会留给我们的坏东西,必须要勇于抛弃它,你才能获得在新社会里开辟你自己前途的力量与勇气!

 

上海正在为了抵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之封锁实行精简、节约、疏散……等六大任务,这个方针你一定会在报上看到,因此,找事情是非常困难的,况且人民政府的用人,主要依靠他自己的工作表现,只要他的工作努力,吃苦耐劳,工作效率高,群众关系好,则不管他是谁,将得到人民政府的器重;相反,则不管谁的“情面”去“提携”也是没有用的。这种作风是我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我和你表哥现在的工作岗位,更不能因亲故而违反原则。特告你。

 

对于你的工作意见,我意以去苏北生产或从事义务工作为宜,现人民政府正有组织地在进行,望你注意读报,直接前去接洽。

 

  此复并问近好!

 

                                    邓颖超817

 

陈绣云收到邓颖超的信后,并未完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仍然不好好工作。松江县印刷厂的领导又调她到食堂搞伙食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比原来工作辛苦,而且厂大人多,众口难调,群众意见纷纷。陈绣云不堪忍受群众的指责,主动提出离职。

 

松江县人民政府为慎重起见,就把有关陈绣云的材料全部上报国务院。周恩来接报后,大为震怒,明确指示:一、予陈绣云开除;二、给予劳动改造;三、拟登报声明与她脱离亲戚关系。

 

陈绣云这才真正认识到,想利用亲情关系攀表哥周恩来这棵大树是完全“攀”错了,便找到华东局妇联,一再检讨错误,要求重新给予工作,结果未能如愿。后来,她报名支边,得到批准后去了大西北的甘肃,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退休返回上海,后于80年代中期去世。

 

这里要说明的是,周恩来的三点指示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提出的。如“开除”一说,那是因为我们国家刚刚建立,希望各方面人士参加工作,谁如果自己提出不干革命工作,那就意味着是对新建立的人民政权的一种抵触或对抗,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而“改造”一说,并非是现在司法意义上的“改造”,而是要陈绣云在艰苦的劳动中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至于周恩来“拟登报声明与她脱离亲戚关系”,则是周恩来明确向陈绣云和他的所有亲属们宣布: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我周恩来的亲戚不能以我的名义去向人民讨价还价。

 

周总理曾经说过:“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你不能影响他,他倒可能影响你。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干部包括我在内都应该做表率。”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令当今哪些官员无地自容?

 

在现实中,就是那些完全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而始终关心的只是自己或者子女头上乌纱帽的官员,口袋里的黄金多不多的官员,住的别墅豪华不豪华的官员,开的车是不是宝马的官员。有些人把职位、权力、金钱看得很重,工作上不思进取,职位上却总想步步登高,大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一旦手中有了权力,就疯狂捞钱。还有一些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创造条件攀龙附凤、上下奔波拉关系认亲戚,总梦想有朝一日能发财升官。笔者不禁要问:在你们的脑海里,记得入党誓言吗?还记得人民的期望吗?

 

历史是公正的,历史最终还是人民书写的。日常生活中,周恩来同志将名、权、利看得很轻很淡,堪称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他多次告诉记者,要多宣传群众,不要突出他自己。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人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我们需要一种精神,一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的精神。当今官员只有始终牢记周恩来同志的为官准则,才能固守道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不断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周恩来表妹触犯家规令开国总理“龙颜大怒”这是一份活生生的教材,震撼人们心灵的并非是周恩来的丰功伟绩,而是他的高风亮节和完美的人格魅力。

 

历史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19761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宋丞策)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tsiman 2012-1-6 06:50
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人民大食堂,几乎天天中午一小宴,晚上一大宴。就算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国家元首来,都可以办一百几十桌酒席,有当时的新闻公报为证。他去世前后,中国几乎所有城市人口每月只有750克猪肉,更多农村人口更加困难。
邓颖超有公开吗?,怎么知道他没有一分钱存款;
他有几百元人民币薪水,如果他没有存款,其他中国人几十元一个月,就没有隔夜粮。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