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泉,平滑如镜,它能把泉边的花草树木都映照的清清楚楚;这是由于泉水没有流淌在很静的情况下才产生的现象。人的心静了就会把宇宙人生看得明明白白。做人、做事、做学问都需要静得下来。如果烦躁不安,心不能静必定做不好人,也做不好事,更做不好学问。
古人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延乎答问录》又说:“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路出?须是静,方看得出。所谓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即出则心下愈明静矣。”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陶弘景说:“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
总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
释迦摩尼把智慧分为三种——“闻慧、思慧、修慧”,最关键的是修慧。通过修习内观可以获得智慧 。
戒、定、慧,是佛陀留给众生的实修教诲。也是引向顿悟的一条捷径。 要拒绝引诱,不再过份专注于外物,心才会达到静定,这就是戒的意义。心清静、意清静,智慧即会涌现。 后来有人把 '静能生慧,宁静致远 "合为一句.强调修身养性的必要性。
予常读史抚卷而思:古今之有大成者,皆是能“静”者,古今之大败者莫不是不能“静者”。呜呼!如今这浮躁的社会能静下来的人何其稀少哉!“人不知而不愠”,默默地静下来思考,静下来耕耘这些人才是明天的社会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