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2016年12月16日财经要闻与市场综述
20家基金公司紧急澄清:货币基金未遭巨额赎回
债市暴跌,传闻纷起,子弹横飞。在资金面吃紧、利率升高的背景下,最近,从事债券交易的机构进入多事之秋:国海证券2名员工私刻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义进行相关债券交易(注:郭亮已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华龙证券被曝出现5亿元的债券交易违约。该公司公告称,将于15日第一时间完成相关债券交割。
14日坊间传闻,某大型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爆仓,亏损6亿元。针对该传闻,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华夏、易方达、银华、博时、天弘、上投摩根、华宝兴业、广发、建信、中银、南方、兴业全球等12家基金公司均向该报进行了辟谣。
12月15日,市场又有报道称某货币基金遭遇巨额赎回。记者第一时间与各大基金公司联系核实,截至发稿前,有20家公司明确表示,旗下货币基金未遭遇巨额赎回。(中证网)
保监会:将明确保险公司重大股票投资新增部分资金不得用保险资金
近期个别保险机构投资激进引发关注。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
针对个别保险机构激进投资问题,保监会近期也将出台相关措施加以限制。陈文辉说,将明确禁止保险机构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明确保险公司重大股票投资新增部分资金应使用自有资金,不得使用保险资金。对于重大股票投资行为,须向保监会备案,对于收购上市公司行为,须报保监会事前核准。
“保监会还计划将权益类资产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从40%下调至30%,将单一股票投资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从10%下调至5%。”陈文辉说,把去年股市异常波动时放宽的投资比例收回来,防止部分激进型保险机构“钻空子”。保监会将审慎研究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如考虑从51%进一步降低至1/3以下。
保险资金投资风险跨市场、跨区域传递也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课题,联手合力监管势在必行。(新华社)
新华社:资本应对实体经济报以敬意
新华社12月15日发文称,资本应对实体经济报以敬意。今年以来,个别机构在资本市场上的激进投资引起广泛关注。相关事件引发的资本与实体经济如何实现良性互动的话题,值得深思。资本若不对实体报以敬意,一味充当“野蛮人”,采取短线炒作甚至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将损害公司基本盈利能力,也不利于资本增值。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要创造环境让更多人愿意投资实业,从事实体经济,坚决杜绝“辛辛苦苦几十年做实业,不如搞几天资本运作”的不合理现象出现,在全社会形成实干兴邦的氛围,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养老金险资剑指2017 投资模式和工具创新可期
长线资金入市一直是A股市场关心的话题。目前,养老金入市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先头部队”将于年底挺进,2017年市场将逐步见证养老金渐进入市的效果;另一方面,保险业负债端仍有望取得正增长,但资产端在企稳预期下承受潜在压力。(中国证券报)
债市去杠杆发酵:代持停滞委外撤退 机构谈债色变
债市恐慌情绪正在蔓延,金融机构谈债色变,公、私募等机构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引发市场关注。虽然多家基金公司否认旗下货币市场基金遭遇巨额赎回,但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确有货币市场基金出现数百亿元赎回。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有银行开始考虑下一阶段暂停委外业务。(中国证券报)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指出,当前资本市场举牌、收购、重组趋于活跃,各类资本诉求多元,对上市公司治理、生产经营形成一定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监事会要更强调三方面的角色定位,要成为公司规范运作的“监视器”、股东利益的“平衡器”、收购活动的“稳定器”。
新华社:“准举牌”挑战监管 业界呼吁完善规则堵漏洞
财政部: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15日表示,2016年1至11月,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3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
银监会:已开业消费金融公司16家 整体实现盈利
国资委出台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
央企负责人任期激励收入不得超过年薪30%
能源局: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0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
人民币:周四兑美元中间价报6.9289,下调261点,为2008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4关口。
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周四收跌1.81%,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盘中一度跌停。
国家发改委与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
道指涨59.71点,或0.3%,报19,852.24点;
斯托克50指数收涨0.92%报3247.50点;
黄金跌2.91%,报1129.80美元/盎司。
原油跌0.37%,报50.85美元/桶。
美元指数涨0.99%,报103.0424;
造纸企业再次提价 行业高景气将延续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十三五”时期税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规划》表示,推动环境保护税和房地产税立法。
阿胶价格暴涨一斤5000元 中国“满世界找驴”
美国财政部发布月度报告,中国在10月份持有1.12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环比下降413亿美元。这是2010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日本所持美国国债减少45亿美元,总规模降至1.13万亿美元。
12月16日申购:中原证券:780375,价格:4.00元,网上发行21000万股,发行市盈率11.23倍,申购上限210000股;英飞特:300582,价格:14.85元,网上发行1300万股,发行市盈率22.98倍,申购上限13000股。
国海证券:澄清债券代持传闻,称张杨已投案、郭亮离职,印章纯属伪造。
董明珠个人、万达等5家单位共计增资30亿入股珠海银隆
借助“阿里系”将成为二股东的一纸公告,以及转型“新零售”的概念标签,三江购物17天暴涨310% 上交所严查游资炒作
--------------------------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 中国市场股债汇三杀
周四开市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美联储时隔一年后再度加息。美联储加息靴子终于落地,但周四中国资本市场继本周一后再现股债汇“三杀”的惨烈局面。沪指低开低走,收盘跌0.73%,收报3117.68点。债市兵败如山倒,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盘中双双跌停,两品种均为上市以来首次跌停。人民币中间价报6.9289,下调261点,跌破6.92关口,为2008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
受美元加息利空消息影响低开,早盘出现分化,由于华龙证券5亿债券违约以及国海证券负责人失联的报道发酵,早盘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双双跌停,风险传导至A股导致保险、银行等权重板块大幅下跌,拖累主板指数。创业板则在手游、锂电池等板块的带动下震荡走高,午盘之后指数在量能的制约下震荡回落。权重股杀跌严重,小盘股则相对活跃,量子通信与零售板块成为最活跃的板块。虽然沪指下跌,但个股方面涨多跌少,两市涨停个股59家,涨幅3%以上个股266家,数量上较前几个交易日有明显提升。从盘面上看,量子通信、国防军工、次新股、海工装备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黄金、油改等板块跌幅居前。沪指收盘报3117.68点,跌幅0.73%,成交2128.63亿元;深成指收盘报10256.11点,涨幅0.23%,成交2456.22亿元;创业板收盘报1975.85点,涨幅0.65%;两市合计成交4584.8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略有缩量。两市共有2228家个股上涨,498家下跌,涨跌比为4:1,其中涨停个股64家,跌停个股5家。
行业方面,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有20个行业板块上涨,商业贸易、综合和国防军工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33%、1.65%和1.61%。银行、非银金融和家用电器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3.15%、1.39%和0.59%。板块方面,全息技术、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银行、石油行业等板块跌幅居前。
银行股暴跌是债市风险导致,理财资金这下也不能保本了。消息面上,债市风声鹤唳,各种违约、爆仓、失联传闻充斥市场,引发市场巨大担忧。首当其冲受到巨大冲击的银行委外产品在尚未打破刚兑的情况下,将不得不为此买单。正是这一重磅事件直接冲击着银行为首的大金融板块,使得两市普涨行情不仅在午后大打折扣,沪指更是出现深度调整。
在前期创业板下行下跌破位之后,主板也随之而来。迟迟等待的创业板没有补涨,反而是蓝筹股的补跌。此种情况下,市场或将形成共振,迎来阶段性的最后调整。
美国加息将加剧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对于A股而言自然是一个利空。不过,从近期市场自3300点调整至3100点空间看,美联储加息的负面影响早已经基本提前消化,15日继续下探也只是惯性动作,目前无需再继续恐慌担忧。纵观以往历次美联储议息会议A股市场前后的对比来看,议息会议前两周市场多数调整为主,而议息结果出炉之后的两周市场基本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最近几次都是如此且概率高达80%左右。显然,此次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影响继续形成利空出尽是利好的走势。
美联储加息、国债期货跌停,流动性收紧预期升温,均制约市场反弹。不过债市出现拐点之后,有专家认为对股市意味着利好,因为股市已经完成了去杠杆,楼市的拐点和债市的拐点会使得资金从这两个市场流出,进入到股市,特别是一些股市的蓝筹板块将会因此受益。
就银行较大规模赎回货基,国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董德志团队提出了这样一个怪圈:存单利率高-银行赎回货币基金去买存单-货基抛售存单-导致存单利率更高-银行继续加大赎回。其认为,如果存在这样的链条,也可能反映出,当前的局面并不是货币政策收紧所导致,而是自发形成的一个恶性循环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