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言自语 //www.sinovision.net/?1010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梦游自言自语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

热度 1已有 5307 次阅读2015-8-10 09:59 分享到微信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 
无意中看到:背后说人坏话,是弱者的希望! “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因此,别人有缺点,你可以当面指出,劝他改正,但是千万不要当面不说,而在背后却说个不停。否则,会让被说者气愤,同时也会令听者讨厌。

     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一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样想:这次您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也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说人坏话者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应该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这件事,因为说对方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和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

     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的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不要随声附和,甚至妄加评论。

     背后说人坏话最不受人待见。你可以说说闲话,但是若经常在背后议论别人缺点,那么你的心理或许有病了。

     什么样的职员最不受老板待见?“搬弄是非”者名列榜首。其实,多数街谈巷议往往无伤大雅。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与闲来无事时“嗑瓜子”一样的简单而有趣。然而,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的闲话却像瓜子中的“臭子儿”,不小心吃到一粒,咽也不是吐也不是,十足败坏了兴致。

     在背后议论他人是一种交往方式。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飞短流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也说明了背后说人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其本身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信息得以传播的一种方式。在人后说人好话,可以推动我们社会化的进程,使我们逐渐被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标准浸染和影响,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的成员。

     对普通的个人来说,背后得到他人好的议论,可以满足我们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同时能获取友谊、满足亲密交往的需要。而在人后说坏话,揭人短处,让我们有机会过度分享第三者的“秘密”,因为对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是人的天性。一个掌握众多“猛料”的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而让普通人也能充分享受被注意、被尊重的感觉,也有机会对生活中不愉快的体验做一下补偿。同时,在说者与听者分享别人的“秘密”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论对象与方向。

     有个投资人打算给一个小公司投资1000万美金,当他跟这个公司的CEO聊天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这个CEO抱怨说手下员工能力很差,公司副总心胸狭窄。这个投资人立刻告诉他说:“我觉得投资你们公司的风险太大了,你找别人融资吧,再见!”

     这位投资人所坚持的一项做人原则是:永远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如果一个人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就说明他平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对立的、易怒的。这样的人一般都自卑,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需要靠否定别人来自我安慰,他会不断寻找别人的缺点和失败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他会倾向于把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所以,一个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必然会常常在别人面前夸自己以获得安全感。

      可怕的是,这样的人将来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因为,无论他采取多么卑鄙的手段,他都认为:“某某这个人太坏了,让他倒霉是应该的,我这样做是替天行道,谁叫他有这么多缺点,活该!”他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他在帮别人改正缺点,多么可笑啊!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在背后夸奖别人,能坦诚说出自己的缺点,那么说明这个人充满爱心和正义感,有很强自省能力,敢于直面现实。这样的人能力一般都很强。

      当一个人希望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时,他就会观察周围的人,希望能够从周围学到改进自己的办法。当有这种心态后,他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所以,他心里时刻想着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种心态反应到语言上,就是不断地说别人的优点,同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即使他看到别人的缺点,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我是不是也有这个缺点呢?如何防止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因为,公司需要的是不断改进、敢于直面困难的人。而这种人的思维模式就是: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改进?谁可以作为榜样?当面试者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缺点时,就说明他平时在不断地反思自己。这样的人有再多的缺点都没关系,因为他很快就能改过来。

     优秀的人在思考如何战胜自己,能力低下的人在思考如何搞垮别人。所以,说别人的坏话就等于承认自己无能。这个缺点不仅可以让你损失千万美金,而且能像慢性毒药一样,不知不觉、不痛不痒地毁了你一生。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为人处事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破裂甚是反目成仇。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群人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徐嫂便随口议论道:“那个儿媳真是不知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张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张平时与婆婆关系紧张,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徐嫂由于不解情况,无意中揭了他人的短而得罪了小张。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才不会伤人伤己。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在矮子面前不说短话”。其实,人生在世,很多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私和无法弥补的生理缺陷。在我们与人相处时,即使知道对方的这些短处,也应当尊重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中伤害他们。不张扬或挖苦他人的短处,不仅体现了你的品质和修养,还会使这些人对你敬重有加,从而更愿意向你倾吐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

     但是,对于那些专门揭他人之短、传他人之私的“长舌妇”或“大嘴巴”而言,搬弄是非往往是他们心存隐疾的表现。从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乱嚼舌根儿与谩骂他人的心理基础类似,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攻击行为。

     在待人处事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讳,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亦有所短,为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对方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切记:不要在人背后揭人的短处,那样很容易伤到人的自尊!

        嚼舌者常常有意无意地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比如办公室里某个长舌妇,常常会借口“给你提个醒儿”,告诉你某某曾说过你的坏话,某某心术不正。这种人性格中“超我”(或称“良心”)的部分不够完整,他们很难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能对受伤害者产生同情,却往往以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为乐,借此衬托自己才能和道德上的优越性。

     然而,嚼舌之徒往往不乏听众。其实,攻击性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只不过普通人的人格中还包含着社会化与良心的成分,不允许其直接做出过分伤人的行为,所以听坏话成为间接满足攻击性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最喜欢看到那些比自己强的人物走霉运,因此捕风捉影的花边新闻总在报端长盛不衰。

     尽管听众不少,背后说坏话者仍然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友谊发展中的秘密分享,既包括前期与别人分享第三者的秘密,也包括更进一步暴露自己的秘密。然而,那些爱嚼舌根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秘密,所以即使获得友谊,也是浅层次的。不仅如此,许多人听完天花乱坠的闲话后,还生怕自己也成为此人所咀嚼的“猛料”,从而对其退避三舍。

      其实,要消除这种人际“毒瘤”,最好的方法就是被说者不生气,听说者不凑去听。苏格拉底在得知有人在背后中伤他后说:“他就是想让我生气,我偏不生气。”这样一来,借由中伤他人,以达到自己龌龊目的的人就失算了,相当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另外,这种人如果没有听众来强化他们的行为,自然也会失去了搬弄是非的劲头,谣言止于智者。

     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对于缺乏包容心的人来说,他们总是喜欢盯着他人的隐私和缺点不放,并大做文章,开口就会讲出伤人的话。而包容心强的人,则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夸奖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容人之过,谅人之短”的宽容精神,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使对方在内疚之余,产生一种比任何时刻更为强烈的“立功赎罪”之感,渴望报效的愿望,在行动上则有一种竭尽全力式的爆发力量,这种力量能做到他平时很难或不能做到的事情,对事业的兴旺发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