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自言自语 //www.sinovision.net/?1010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梦游自言自语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本福岛核泄漏警戒没有解除,降低中国游客进入门槛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

已有 1492 次阅读2012-3-31 08:53 | 日本, 泄漏, 中国大使馆, 中国游客, 不负责任 分享到微信

日本福岛核泄漏警戒没有解除,降低中国游客进入门槛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3月24日晚,日本民主党访华团成员、第一副干事长松井孝治在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出席记者会。其间,他表示回国后将立即与外务省协商,尽快实现向前往东日本大地震灾区宫城、岩手、福岛3县的中国游客发放多次往返签证。访华团团长、民主党干事长舆石东则表示“相信此举定能取得成效”。此后,日本外务省表示,已经在进行研究。

日本福岛核泄漏警戒没有解除,降低中国游客进入门槛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_图1-1从表面上看,执政的日本民主党是要催促政府有关部门继续降低中国游客进入日本的门槛,因为近年来日本向中国游客开放团体游、开放家族游、开放个人游、开放冲绳落地多次签证的举措,已为推助日本实施“观光立国”的战略创下了良好收益。但是,透观这项“催促”举措的背后,让人不得不质疑日本方面的真实之意,至少让人们感到一种责任感的缺失,还有一种隐含的令人不爽的用意。

日本“3·11大地震”后带来的海啸以及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的核泄漏,让日本受到了地震、海啸、核泄漏的“三位一体”的打击。而这种核泄漏带来的影响,不仅让日本这次千年未遇的大地震增加了“现代化的元素”,也打破了长期以来日本宣传的“安全神话”,让国际社会从旅游到食品等,都对日本敬而远之。

应该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日本政府做了很多的努力。努力的核心内容就是宣传日本还是“安全”的,希望外国可以“安心”地进口日本的食品,外国游客可以“安心”地到日本旅游。

问题在于,在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年以后,日本政府并没有能够如所期望的那样发表“安全宣言”。福岛核电站的警戒区域,也没有完全解除。也就是说,日本还是“不安全”的。与此同时,大地震发生后,灾区三县出现了2300多万吨废弃垃圾。一年期间,他们只处理了全部垃圾的5.6%。据了解,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以后,政府出资处理垃圾,每吨垃圾的处理价格为2.7万日元。现在,依然是政府出资处理垃圾,每顿垃圾的处理价格为6.2万日元。尽管如此,日本其他都道府县还是迟迟不愿意接受来自灾区三县特别是福岛县的垃圾。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这些垃圾都受到核辐射的影响,一旦在本县处理以后,其燃烧垃圾后带来的灰尘会影响当地的农林渔牧产品,让这些产品无法出口。一位日本人对笔者说,地震后的日本,出现最高频率的词汇是“絆”,中文将其译为“纽带”。但是,在帮助灾区处理垃圾一事上,日本其他地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丝毫不讲究“絆”的,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日本,还不是很安全的。

在日本人都还觉得不安全的背景下,日本执政党以及政府大力招揽外国游客,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还需要指出,去年,日本政府实施了中国游客进入冲绳后给予多次往返签证的政策。众所周知,冲绳县是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的贫困县。日本中央政府的这个政策,实际上是对冲绳县的一项“扶贫政策”。现在,日本执政党和政府又准备对前往灾区三县的中国游客给予多次往返签证,实际是对灾区的一项“赈灾政策”。但是,这种把中国游客当作“扶贫”和“赈灾”提款机的做法,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更何况,日本灾区特别是福岛县还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安全”!

旅游签证,本来应该是相互平等的。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原因,以往没有做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今天日本需要中国游客为日本“观光立国”战略做出贡献的时候,就不应该这样歧视性地对待中国游客。据了解,包括东京、大阪、千叶、北海道等20多个都道府县都向日本中央政府提出给中国游客多次往返签证的申请,但是日本法务省以及警方等部门却屡屡作梗,难以实施。既然如此,笔者以为中国游客也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