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论语》里有一篇《子贡问政》,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于丹教授是如何向国人解说的呢?她说:“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这次对话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姓对国家有信仰。这个学生矫情,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孔夫子说:‘去兵’。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呢?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我们宁肯不吃饭了。接着他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于丹《论语心得》9-10页)
我的解说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执政要点。孔子答:‘备足食物,建立强军,对人民诚信不欺。’子贡问:‘如不得已必须放弃,三点中应先放弃哪个?’孔子答:‘放弃武力。’子贡又问:‘如不得已还得放弃,两点中应先放弃哪个?’孔子答:‘放弃食物。自古以来人都会死,执政者对人民没有诚信,就站不住脚了。”
首先,子贡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该如何如何办,那是共产党的维稳政策,安到子贡头上,与原文之意不合。子贡没有预设什么安定平稳的政治局面,他只想知道执政要点,所以孔子答了他三条。
第二,孔子说的“民无信不立”,并非“老百姓对国家有信仰。”而是“执政者对人民没有诚信就站不住脚。”孔子说此话时,把“民”前的主语“执政者”省略了。古文常省略主语,例如,原文的两个“曰”,都省略了前面的“孔子”。“民无信不立”这句的主语不是民,是执政者。由于子贡是从执政者角度请教孔子的,所以孔子说这段话是教导执政者的,不是教导老百姓的。
第三,孔子特别强调“信”的重要,认为“信”比执政者的命都重要。什么是“信”?“信”就是诚实不欺,这是“信”的本义。春秋时,晋献公问他的大臣:“何谓信?”,大臣精辟地回答:“死不食言谓之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信”。孔子说的“不立”,意思是站不住脚、垮台,指谁会垮台呢?当然是指执政者、指政权,不是指老百姓。
“信”与“信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根本不同。信仰的本义是“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并以之为行动准则。”举个简单例子,从古到今,人们常把说了不算的骗子骂作“无信之徒”,但从未把没有信仰的人骂作“无信之徒”。
于丹是文科教授,按说她早在高中时代就已知道“信”的本义是“诚实不欺”,但是,为了迎合党的政治需要,便把孔子所说的“信”篡改成“信仰”,这样一来,意思变了,就能借孔子的嘴忽悠老百姓为党卖命。不熟悉古文的人,很容易就被忽悠了。
让我生气的是,于丹教授残忍地告诉老百姓:“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溃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在这位女教授眼里,人民死亡远不如维护党的政权重要,远不如对党的政权的认可重要,老百姓饿死无非就是一死,只要党的政权不垮台就行。请问,孔子有这么残忍吗?有这么混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