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在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中,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在放宽人才政策想尽办法为自身的发展拉拢更多人才,部分城市却转变人才政策。 深圳提高了人才引进的门槛,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要求从大专升为本科,取消了本科及硕士的入户补贴。专科生在杭州不再享受直接落户的优惠。 这两个城市在人才政策调整上,具有明显指向性:我们需要质量更高的人才。 1 部分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了人才补贴政策,提高了人才引进的门槛。 其中,深圳、杭州人才补贴政策调整的侧重点为:落户门槛提高、购房补贴门槛提高、部分毕业生生活补贴取消、租房补贴门槛提高等方面。 深圳已经多次调整人才政策,在2020年发布的《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中删除了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相关条款,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对2020年3月7日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发放租房补贴; 2021年,深圳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要求从大专升为本科,技能型人才的底线则调整为技师;人才补贴相关公告中,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即深圳全日制本科及硕士学历人才不再接受补贴; 2022年1月,罗湖区政府出台一则公告,终止高层次人才“菁英计划”。 深圳提高了人才引进的门槛,对于人才的“认定标准”也在提高。 杭州于2021年发布的《关于调整杭州市大学毕业生落户政策的公告》中指出:专科生不再享受直接落户的优惠,硕士生也需要缴纳社保后才可落户。 同年,毕业生生活补贴的发放方式也有所调整,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方式调整为分两次发放,补贴标准博士由5w改为10w。 往届生原政策的补贴对象为“毕业5年内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调整为“毕业3年内博士研究生”。 在新一轮的城市大战中,部分城市的补贴对象向高质量人才倾斜。 2 在人才补贴政策颁布之初,杭州、深圳相比北京、上海,它们的人才政策要宽松许多。 上海2020年人才政策:毕业生补贴门槛仅限于具备上海市户籍的高校生,外地人才落户需要满足上海四大名校的基本条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 北京2020人才政策:毕业生补贴也限制在北京高校内,北京对于人才落户的要求则更为严格,不仅有年龄限制(本科:24 岁硕士:27 岁博士:35 岁),更设有进京指标,严格控制进京人数。 对比之下,杭州、深圳的人才收紧战略,并不是唯有985高校毕业生落户。也就是说,这些城市原定的人才补贴门槛与落户门槛较低,如今调整人才补贴政策也只是为了与城市发展更加契合。 持续不断的人口聚集,不能够持续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因为随着人口膨胀拖累。 以深圳为例。深圳2019年的城镇化率为99.52%,2021年已达到99.8%。深圳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2021年人口密度达7173人/平方公里。仅看深圳本土地区(不含深汕合作区),人口密度已达8821人/平方公里。 深圳的本土地区还有一大部分是山体,城区的实际人口密度早已经突破每平方公里1万人。深圳本土的可供开发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 早年较低落户门槛导致深圳人口暴涨,2015年其常住人口为1408万,而到了2019年常住人口却到了1700万。人口的剧增给深圳带来了城市问题,如公共服务供需矛盾。 公共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直观的体现便是在医疗方面:2016年每千人口床位数为2.78,2019年为3,2022年为3.72;与此同时全国平均数为2016年是5.45,2019年为6.3,2022为6.92;武汉成都等地也远高于深圳,如武汉2016年的每千人口床位数为7.8,2019年为7.56,2022年为6.92。 调整落户政策,也是深圳和杭州对楼市调控的一种手段。两个城市此前的低门槛落户,是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之一。通过允许大专生直接落户,新房购买者自然增多,无疑刺激了楼市。 在楼市调控下,除了调整落户门槛,深圳还推出了“落户三年后才能购房”的政策,而杭州则规定“落户不满五年,需缴纳至少两年社保,且限购一套住房”。然而,这两个城市楼市已经出现低迷的迹象。 5月,杭州全面取消限购,优化积分落户政策上,在杭州购房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申请落户。相比之前的大专生直接落户,还是提高了门槛。 通过调整毕业生补贴政策,也能减少毕业生来杭州蹭而不留的情况发生。如2020年,韩某马某等47名应届毕业生,挂靠在邱某所在的杭州某公司短暂缴纳社保,虚构劳动关系,骗领补贴共计人民币49万元。 3 城市在”抢人大战“中转换思路,结合城市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深圳和杭州调整人才政策,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我们需要质量更高的人才,结构优化人口增量。 细看便能发现:杭州高层次人才的福利待遇受到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得到的补贴有所加大,受限制的大多是毕业生。 2022年,杭州发布《调整余杭区高层次人才购(租)房补贴政策的公告》中指出,对B-D类人才租赁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000元,E类人才给予每人每月2500元。博士毕业生的补贴更是从5w提升到10w。 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下,需要更匹配的人才。2023年11月,深圳出台的人才政策,实施顶尖人才汇聚项目(“顶才汇”),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强化对重大载体平台的投入,实行“平台+团队”引进首席科学家和团队成员。 上述引进顶尖人才的领域,都是深圳重点发展的产业。 2022年,汽车制造业才上榜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十行业,但来势汹汹,上榜就杀进前五。在培育孵化比亚迪数十年后,深圳乘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东风,快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比亚迪创造了商业奇迹,一年卖出300万台汽车。汽车制造业让深圳成为“后起之秀”的超级汽车城。 在人工智能的赛道,深圳正风口弄潮。据统计,2023年以来,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0%,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近20%,形成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引领,元象科技、思谋科技、兔展智能和深信服等成长性企业支撑,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7月30日,深圳发布行动方案,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鼓励企业发挥引才主体作用,引进培育5个以上国际顶尖人工智能团队。打造“2048程序员社区”,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随着政策持续发力,顶尖人才纷至沓来,未来深圳人才链和产业链将进一步融合,人才生态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更多新闻请关注美国中文电视YouTube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