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证监会将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提高融资效率,强化股票与债券协调发展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入证监会,由证监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 据悉,此前,企业类债券发行审批由三部门分别负责,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负责监管短融、中票等,证监会负责公司债,发改委负责企业债。 对于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入证监会,吴晓求认为,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其发行、交易、监管,都应该由证监会来统一监管。 “调整之前,公司发行不同类别的债券,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发行审批主体的分离,也使得债券市场出现了分割,同时会影响债券作为重要资产的流动性。”吴晓求说,“调整之后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一体化,应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田轩对此的解读是,未来企业债和公司债将在规则层面进一步趋同,有望告别以往企业债和公司债市场多头监管的局面,杜绝利用审核标准不统一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为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付立春表示,在公司进行直接融资中,相关调整应该说进一步加强了债券和股票的协调发挥,有利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运行得更加高效,提升了公司综合融资效率。 “同时,该项调整对于债券市场的监管效率,也是大有裨益的。”付立春进一步指出。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发改委的企业债发行审核职责划入证监会,由证监会统一负责公司债、企业债发行审核工作,此次调整后债券发行监管有望进一步统一。 对于债市监管权责的调整,有券商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坦言:“公司债的权责划分,不同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问题,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市场对此也是一直都有相关的呼吁。” 近年来,债券市场在推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债市改革工作也不断得到高层关心。 2020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202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信用债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按照分类趋同的原则,逐步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投资者适当性、风险管理、对外开放等各类制度和执行标准,全面推动中国信用债市场改革落实到细处。 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公布,并提出“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底,中国信用债市场存量规模约58.6万亿元,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占比超过40%,主要包括短融、中票等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3.6万亿元,交易所市场公司债10.3万亿元,以及企业债2.1万亿元。 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 根据方案,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吴晓求表示,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符合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求。同时,在日常运行中,证监会独立、完整地行使证券市场监管职能,将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从逻辑上来讲也是成立的。 在证监会的原有组织机构中,内部职能部门中,设有投资者保护局。 证监会官网3月8日资料显示,目前投资者保护局的机构职能,为负责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估;推动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相关法规政策体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完善投资者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督导促进派出机构、交易所、协会以及市场各经营主体在风险揭示、教育服务、咨询建议、投诉举报等方面,提高服务投资者的水平;推动投资者受侵害权益的依法救济;组织和参与监管机构间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监管机构改革是2017年成立“金稳委”、2018年合并银保监会以来幅度最大的金融监管机构调整,将“一行两会”调整为“一行一局一会”的新格局,总体而言延续了从2017年以来从“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的发展趋势,除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监管套利、降低金融风险等,进一步保护了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