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12年的跨境电商洋码头,也走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口。 8月23日下午,“洋码头买手服务号”发布创始人兼CEO曾碧波六千字公开信,披露洋码头的经营状况:法院对洋码头银行资金冻结保全,大量员工流失,剩余员工薪资减半,在家远程办公,而他本人也正处于被限制出境状态。 当日,曾碧波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电话采访,曾碧波告诉记者,他刚开完和美国买手的“吹风会”,愿意面对媒体,还是希望继续把业务做起来,避免不必要的“挤兑”和“躺倒”。 曾碧波说,由于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法院对洋码头银行资金冻结保全,公司并非破产,还在正常经营。“对于不想继续经营的买手以及其他供应商债权人,对于历史遗留的债务,洋码头公司不会赖账。我个人也不是随意跑路,我下辈子还想江湖再见的,所以请今天给洋码头一点空间和时间,不管洋码头公司下一步会如何,我个人会全力担当,我直播卖货不会比我敬爱的老罗(罗永浩)差太远。” 曾碧波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平台上的活跃买手还有约1000个(此前活跃买手约为3000个),支撑了平台上近百万的用户。洋码头公司现有员工约五六十人,相较于去年年底离职了约百人,在职的员工将保证8000元的最低收入,总监级别以上公司管理人员薪资打对折,经理级别薪资打7折。 对于公开信是否是稳住大局的权益之计,洋码头是否最终会走向破产清算,曾碧波回应澎湃新闻记者:“不能结果导向,如果要结果导向,那很多事情就没办法做决策了。公司每个月还是有利润的,支付完机房费用、服务费用、员工公司,我们还有一点钱可以继续付给卖家。投资方也能看到我们的财务数字,平台在、用户在、流量在,这也是我们不想放弃的重要因素。” 洋码头为何会走到如今地步? 曾碧波在公开信中总结,除疫情对进口电商的影响外,公司内部的平台合规改造也面临了重大的挑战。在去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后,为了全面拥抱国内资本市场对于跨境业务的资金、税务等多方面的合规要求,洋码头自查自检,对过去高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行为,作为平台运营方,洋码头主动进行了调整和整顿,承担了平台运营方的责任。洋码头在5月1号也将平台的资金结算系统重新改造和切割,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支付机构,以及全部在境外结算(不再境内结算)。 “由于这一连续的合规改造,平台历史老订单的资金结算无法得到及时结算,而新平台资金结算系统切割后对账信息和数据不够透明,我们平台上很多商户和买手对平台失去了经营信心从而选择了放弃和离开。”曾碧波说。 据了解,在上海起家的洋码头,曾想在创业板上市,2020年8月,曾碧波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透露,公司在拆除红筹架构,投资方有期待,自己也在奔跑,希望公司能有一个稳健的增长曲线。基本不指望国外的资本市场,对创业板有信心。 洋码头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 曾碧波在公开信中谈到,按照公司战略规划,平台进行合规整理整顿,清退不良商户,平台资金结算全方面托管等,预料到业务可能会受到局部影响,考虑到疫情后出国游购物需求抑制在国内,洋码头能交付的商品和直播是能满足这个需求,再加上洋码头去年底刚融资到款近一亿元,他信心满满,但突如起来的疫情,洋码头订单取消率高达40%,是他没想到的。 为稳住平台交易,洋码头将公司自身经营资金也放入整个资金托管平台以确保买手新的订单资金得到及时的结算和回款,但这进一步恶化了洋码头的现金流状况,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等连锁反应。 “今年春节刚过,非常少数的买手,其自身账户涉嫌售假,账户买卖,伙同聘用一些无关的所谓专业维权人士以讨债名义冲击洋码头总部,这进一步恶化了平台的口碑。”曾碧波说,创业十二年,还没有面对过如此多复杂的场景。 曾碧波直言,曾无数个夜晚都想过如何撤退,有序合理合法无后顾之忧地撤退,也有前辈们给过方法论,甚至如何分钱都给到了路径。 “以我交大少年班毕业的智商学习这种路径几乎是秒懂。我也在无数深夜复盘过自己过去这么多年下来的决策,倒过来看真的想死的心都有,现在来看很多根本就是愚蠢无比的决策,信了不该信的,也定了不该定的,内疚也好,自责也好,抑郁也好,其实不缺这种故事和叽叽歪歪。”曾碧波说,选择躺平是最容易的,疫情是最好的借口,行业起伏很正常,世界上多一个码头少一个码头照样转,启动破产保护一了百了,大不了和老罗(罗永浩)一样做失信人,限高,来一波直播卖货“甄嬛传”。 对于未来的选择,是走向破产清算,还是继续找出路。 曾碧波在公开信中呼吁买手与用户,再给洋码头一次机会,自己“绝不躺倒”。 曾碧波表示,洋码头公司总部租期8月份到期,因洋码头税额达到中型企业的评估,无法享受小微企业6个月的免租政策,为了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洋码头团队将开始启动远程居家办公常态化。 “公司已于5月份将平台的资金结算全面托管,按照跨境平台的监管要求全面放到香港进行境外结算,现在洋码头平台的交易资金结算完全和洋码头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诉讼风险,债权维权等等诸多风险剥离。”曾碧波说。 官网显示,洋码头成立于2010年,平台认证买手超过6万名。 按照曾碧波的说法及其后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洋码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至2013年),当时的海淘还未形成行业,即便洋码头已成立三年,给他带来的更多是挫败感;第二阶段(2014年至2016年),上海自贸区已挂牌成立,制度监管的创新和消费升级,让跨境电商享受到一波红利,洋码头顺势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获得资本青睐,快速发展;第三阶段(2017年至2019年),洋码头停止烧钱做增长,战略收缩,实现盈利。第四阶段(2020年至今),洋码头先是成功融资,计划进入下一个增长周期,之后因众多因素交织,公司走到生死关口。 天眼查App显示,洋码头注册资本58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580元万人民币。风险方面共发现企业有法律诉讼55条,涉案总金额568.34万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