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10日发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从立的角度,意见明确要抓好“五统一”。一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二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四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五是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从破的角度,意见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意见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中国深化市场改革迎“重头戏” 北京专家认为,以大市场构建新格局、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中国市场化改革由此补上一块重要拼图。 当前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直言,大市场并不天然具有相应规模效应,中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市场功能发挥。 近年来,中国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方面出台多份重要文件,既聚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总体部署,也有构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安排。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被认为正式形成了新时代市场化改革的“组合拳”。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关键堵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不断增强中国市场优势,才能有效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市场资源,更好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全国统一大市场怎么建?在具体操作原则上,“立破并举”成为关键词。 “立”,着眼于建规立制。例如,从市场健康运行底层规则着手,《意见》提出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四统一”的基础制度。 “只有规则一致,政策和执行才能真正统一协同。”董煜认为,产权制度是市场之基,要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准入原则是市场的天平,要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公平竞争是市场的基本游戏法则,要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信用是市场成长的土壤,要形成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四统一”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尊重。 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亦是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途径。“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执法标准和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自由裁量权”等表述被写进《意见》。对于新业态新模式,官方强调要“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及时补齐法规和标准空缺”。 董煜相信,此举将增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精准性,实现监管能力与监管效果的同步提升。而当监管更加科学,也将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在“破”的方面,《意见》突出“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其中,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外地企业等各类优惠政策等措施,既针对市场主体也针对政府部门,在着眼打破显性壁垒同时,更强调破除各种隐性壁垒。 王一鸣表示,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正在摧毁各种市场壁垒和藩篱。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董煜注意到,《意见》提醒各地区“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这意味着各方应主动清理各种壁垒,特别是要破除思想上的壁垒,把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去。 当前中国经济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专家强调,对于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该破的要坚决打破。惟其如此,才能以点上的改革破局为大局稳定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