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如期落地,人民币并未如市场预期般承压下挫。截至昨日18时记者发稿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延续强势,持稳于6.35关口附近。1月18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上涨突破6.34关口,创三年半以来新高。 人民币的“意外”走势,并非昙花一现。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与美元双双走强,走出独立行情,一度成为外汇市场“风景线”。“这好像不可理解,短期的观察难度增大。但这又在情理之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就这一现象发出感慨。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日人民币汇率之所以走强,与岁末年初的强势结汇需求息息相关。着眼未来,在出口增速可能边际回落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估值纠偏需要。“由市场决定,弹性增强,双向波动”将是其走势关键词。 “降息” 落地 人民币强势超预期 业内此前分析认为,“降息”落地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将造成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人民币或将走低。1月19日,随着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1.9%上方,中美10年国债利差已跌至32个月来新低。 然而,近两日,人民币强势表现却超出市场预期,岁末年初的结汇需求被专家认为是主要原因。“即使市场上有较强的回调预期,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可能保持强势。因为春节前企业结汇意愿强,推高了对人民币的需求。”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对记者表示。 来自基本面方面的因素,也增强了市场正面预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贸易顺差达676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21年12月,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突破4万亿元大关,国际资本流入加强;同时,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资本账户的双顺差支撑了人民币汇率走强。 此次“降息”将如何作用于人民币汇率?王丹表示,从长期来看,汇率和贸易与外资的关联度较高,此次“降息”幅度不大,本身对市场影响有限。此外,市场对中国的降息预期以及对美国的加息预期已经有相当部分提前反映在汇率定价中。 “测不准是必然” 汇率观察难度增大 影响汇率的因素众多,人民币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刘国强也在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持续的单边升值或持续的单边贬值,在大国很难出现,在中国更不可能出现。” 1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103个基点,报6.3624。对于当日中间价的调低,王丹分析称,近日监管再度强调,要避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单边预期,汇率市场对这一信号作出灵敏反应。 中金研究院研究员李刘阳对记者表示,隔夜美元强势反弹,带动一篮子非美元货币回调。在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中间价的调降反映出一篮子货币的隔夜波动。 涨跌之间,对于汇率的观察也变得越来越难。刘国强在新闻发布会上举例说,原来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关系的互动是比较有规律的,经常出现“跷跷板”,也就是美元升一点,人民币就相对贬一点。但2021年出现了几次美元走强,人民币更强的情况。 “这好像不可理解,短期的观察难度增大。但这又在情理之中。”刘国强分析称,由于去年中国经济增长较快,贸易顺差较大,支撑了人民币走强,这就导致短期出现了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情况。但是,如果把这个时间拉长成一个阶段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总体还是合理均衡、双向波动。 由市场决定、弹性增强、双向波动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表现,业内认为,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标,“由市场决定,弹性增强,双向波动”将是其关键特征。 刘国强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标,汇率可能在短期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会对汇率偏离进行纠正。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将呈现怎样的走势特征?“人民币汇率在未来总体上会存在一定估值纠偏需要。当然,短期汇率波动的随机性比较大,汇率有涨有跌、双向波动都是正常的。”李刘阳表示。 “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主要由市场决定,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人民币汇率将在均衡合理区间保持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表示,具体来看,上半年,美元受货币紧缩影响可能阶段性走强,或对人民币形成贬值压力。进入下半年,美国经济和就业逐步复苏,市场对其货币政策收紧的交易预期降低,人民币或有所回升。 中信期货研究部张菁认为,在农历春节前,结汇高峰结束后,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考虑到目前全球供应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2022年出口增速可能持续超预期,叠加目前境内充裕的美元流动性,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双向波动的幅度将会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