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94岁老人在银行被抬起做人脸识别、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无法交医保……近期中国相继发生的多起“老人被高科技抛弃”事件,引发高度关注。 在11月26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央行等部门进行了回应。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如何解决?有哪些实招?一起来看。 资料图:民众正在展厅参观社会保障的内容。中新网 “传统的方式还是要保留的” 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5亿人,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日常的出行、就医、消费等场景中遇到不便,不能充分地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11月25日,国家出手了!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这个《实施方案》的核心,简单用一句归纳就是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传统的方式还是要保留的”。第一类就是要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第二类是专设老年人的服务通道,第三类是保留人工服务。 赵辰昕透露,正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研究各领域配套实施方案,力争在年底前,尽快出台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 资料图:工作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登记 中新网 绝不能让一位老年人因智能技术看不成病 如今,很多医院都使用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服务,极大便利了广大患者看病就医,但同时,也对一些不使用和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患者带来很多的麻烦和困难。 “我们绝不能让一位老年人因为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要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 王海东表示,一是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还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 二是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一定要保留这个渠道,还要畅通这个渠道。 三是保留人工服务窗口。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一定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这是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同时,还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 四是进一步简化网上预约挂号、网上问诊等智能技术,要能适合老年人的需要。 图为“无码旅客专用通道”。 中新网 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凭证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各类楼堂馆所出入必要“健康码”,让很多老年人犯了难。 “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凭证,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手段,方便群众出行。” 王海东说。 王海东指出,一是整合。把有关的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有很多朋友反映还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如让自己去填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协调相关部门,让电脑多费点事,让老年人多省点事,这是可以做到的。 二是互通互认。三是要保留其他方式替代查验。比如,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凭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纸质证明等替代查验。四是开设无健康码通道。五是通过技术手段把健康码和各种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整合起来,争取使其他的替代方式也能够作为出行的一个凭证。 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 “老人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事件的背后,是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习惯用现金的现实,而一些地方拒收现金,令老年人无助。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说,针对现在出现的歧视、排斥使用现金等情况,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李伟指出,将会同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社区,共同引导规范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缴费领域,还有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高频服务场所的现金使用行为。同时,强化日常监管。通过暗访、巡察等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建立违法主体名录库,进行重点跟踪,对涉及公共服务、民生及公众关注度比较高、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一些拒收现金主体,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惩治。 针对部分智能金融服务和产品主要对标青壮年客群、给老年人造成使用困难的问题,央行将指导金融机构,聚焦老年人日常高频金融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贴合老年人需要的“适老”金融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将组织有关金融机构改进服务,运用一些移动设备延伸服务触角,主动上门或者远程办理金融业务。 湖北广水一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银行:已向老人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