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文电视
iOS
Android
首页 财经 查看内容

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十问疫情下的中国经济走势

时间: 2020-4-17 04:51| 来源: 新京报|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到微信

摘要: 4月17日,备受关注的中国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受疫情影响,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下降6.4%。民生方面,就业和物价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3.9%。工作人员驾驶 ...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收入下滑的同时,消费支出也在下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被拿来与GDP作比较,增速“跑赢”GDP成为衡量收入分配和消费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
 
刘元春分析,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降幅小于GDP,说明疫情下生产停滞了,但是分配并没有停止。大量国企和政府部门人员虽然活动停止,但工资正常发放;很多企业也在按照政府方案保工保产,不解聘员工从而获得补贴;此外,很多餐饮服务虽然停止,但房屋租金、贷款等还在继续,金融活动仍在开展。
 
具体到受影响的人群,刘元春表示,低收入群体受冲击比较大。他建议,政府可通过普惠性补贴形式对这部分人群提供救助。
 
在救助范围的确定上,他建议,可结合中国已认定的贫困人口,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农民工等弹性就业人群,以及小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我们曾经建议国家出台方案,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建立中小企业的输送基金和低收入阶层的补贴基金,补贴金额建议可以达到1万亿元规模。”
 
据他测算,对低收入人群一次性发放1万亿元规模补贴,平均每人将得到超过1000元的实际救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补贴不能下毛毛雨,要有适当大的量,比如达到低收入人群一个月的收入或消费水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则建议,补贴标准可参照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将申报补贴的个人收入标准设定为6万元,对老人和儿童给予1200元一次性补贴,对有首套房房贷和工作城市无自有住房的租房家庭发放一次性补贴。
 
在补贴形式上,刘元春认为可以是现金形式,也可以是消费券形式;刘世锦也表示,现金还是消费券可以讨论。甘犁则认为,消费券应对总需求冲击杯水车薪,现金补贴才可将疫情救助与刺激消费统一,解燃眉之急。
 
Q6、就业形势何时好转?如何缓解就业压力?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其中,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毛盛勇表示,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就业形势总体平稳。3月份就业形势明显回升改善,4月份应该会延续这种走势。
 
毛盛勇坦言,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下阶段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订单有所减少,需求还不是太强劲。重点群体包括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就业压力会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一直在推出就业优先的政策,并不断加大落实力度。总的来看,还要用更大力度推动就业总体平稳。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关系多方面。预测后势,连平认为,二季度就业形势肯定会改善,和经济增长基本方向一致。随着经济反弹,特别是二季度到三季度可能是整个微型反弹中间的主要阶段,整个状况是向好、平稳的,这种情况下就业状况会得到改善。
 
但由全球疫情暴发带来的一个新问题需要关注,中国仍有相当多的就业还在出口的产业部门里,如果出口情况不好,这些部门会相应受到影响。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大概1.5亿人直接或间接与出口产业有关,特别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压力比较大。
 
Q7、新基建能否支撑中国经济从疫情中恢复?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制造业投资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民间投资47804亿元,下降18.8%。
 
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其中,占固定资产投资约24%份额的基础设施增速放缓较快,“新基建”占比更低。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随之引起热议,舆论认为是中国在疫情下提振经济的关键手段。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这一时期着重提出新基建具有时代特征,核心在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补短板的同时,为中国经济提供新动能。“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经济重在“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可能是新基建。”
 
刘元春认为,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国拿出了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新基建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事实上,早在“十三五”规划、“2025中国制造”等战略中就已经对新基建进行了布局。在疫情严峻形势下再提新基建,是兼顾经济短期刺激和中期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基建存在一些短板,不宜过度夸大它的作用。”刘元春表示,新基建的规模仍然太小,不足以完全应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下行压力,存在小马难拉大车的问题;其次,新基建项目多是资本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并且往往从大企业大项目开始,然后到中小企业,再到农民工,存在一定时滞,对疫情下急需救助的弱势群体和中小企业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带来的冲击主要在供给端,从需求端发力的新基建的对冲很难解决供给端的损失;此外,还需要注意发展规律,新基建必须符合新产业发展规律,不能为救经济而违背规律,大幅度地开启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偿失。
 
Q8、全球疫情严峻,中国外贸如何撑过二季度?
 
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4%,但降幅较前2个月明显收窄3.1个百分点,3月当月出现回升。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解释,前期因延期复工积压的出口订单陆续交付;同时,随着复工复产,国内市场潜力逐步释放,内需推动进口表现较好。因此,3月当月中国进出口有所好转,贸易平衡由前2个月的逆差转为顺差。
 
对于一季度外贸6.4%的负增长,刘元春认为好于此前市场预期,但受到全球疫情发展态势影响,今年二、三季度,外需和供应链受到的影响将前所未有。连平也认为,二季度出口将承受较大压力。
 
连平认为,二季度,疫情在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出现缓解,比如欧盟,疫情整体走向平缓可以预期,但美国由于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联邦政府与各个州之间的政策有矛盾和冲突,因此情况会比较复杂。整体来看,世界经济在二季度衰退明显,中国出口将受到影响。
 
中国开放型经济如何应对全球疫情考验?连平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好出口的重点方向。比如东盟,一季度已经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也保持增长,这些国家和地区疫情态势稍好,二季度对它们的进出口需要继续巩固。
 
同时,抓住欧盟一些国家疫情好转的时机,拓展对欧盟国家的出口业务。此外,还需要把握好重点行业,很多国家目前对医疗物资的需求很大,数字经济也可能像中国一样出现机会。
 
Q9、疫情过后,新经济、新业态如何持续发展?
 
连平认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回到既有的趋势性轨道没有问题,疫情冲击带来的是一个快速波动,“掉下去然后又被拉上来,拉上来以后在一个趋势性的轨道中间继续运行。”
 
但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比如疫情催生了一部分新兴经济活动,线上经济和数字经济将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结构改善、效率提升以及更好的配置资源都是有好处的。
 
疫情过后,新经济、新业态如何持续发展?连平认为,未来应从管理角度入手,合理的继续存在,并进一步发展;疫情期间不得已而用之的恐怕未必合理,也就不必继续鼓励。
 
同时,应该加快对新兴各类活动的规范,通过规范性的制度约束,避免快速膨胀的新兴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或是对经济运行有害的因素。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授赖阳也认为,新兴业态需要制度保障,比如,用工制度边界更加灵活,餐饮企业无人消费导致员工过剩,社区的菜场和便利店却需要大量人力,二者可以自行对接,实现用工流动和企业间人员共享。人员共享后,谁来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如何履行?需要在未来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刘元春指出,相比2008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的依赖已经明显回缩,回调达到10多个百分点。同时,贸易格局、投资格局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开辟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很成功。此外,我们庞大的国内市场也已经成长起来,具备了很好的自我循环和内生增长能力。
 
Q10、IMF预测世界经济回缩3%,中国会受多大影响?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预期,毛盛勇认为,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应在5%以上。
 
IMF近期作出预测,世界经济将出现3%的回缩,是大萧条以来最糟糕情况。中国是增长1.2%,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少数的预计为正增长。同时,IMF还预计2021年中国的增长速度是9.2%。
 
“我的理解是,今年和明年平均起来我们的增长应该在5%以上。或者可以理解为,假如明年世界经济增长恢复到常态,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影响带来的一些损失,或者一些经济活动被压抑的情况,会在明年更好地释放出来。”毛盛勇说。
 
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受到较小冲击相比,此次疫情将对中国经济带来多大影响?
 
刘元春指出,中国经济高度融入全球化,虽然相比2008年,中国贸易依存度已经从原来的超过43%下降到现在的31%左右,回调10多个百分点。但中国依然是高度开放、高度外向型的一个国家,因此全球经济的震荡一定会对中国带来冲击。
 
按照IMF预测世界经济回缩3%,贸易下滑11%,那么中国的出口可能也面临两位数的回落。因为中国制成品出口占全世界比重很高,达到16%-17%。规模大,因此受到的冲击会比一般国家大。“目前看,这轮冲击很难超过一年,必须拿出很好的预案应对。”刘元春表示。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当下很多关于具体数字的预测都不太准确,经过疫情冲击,原来很多数字间的逻辑结构被打乱,无法根据原来数字间的供给结构和逻辑关系推算接下来的情况。
 
“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的世界经济衰退肯定比2008年更深,2020年中国经济的困难程度会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大。”连平说。
12

高兴

难过

感动

无聊

愤怒

搞笑
1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相关阅读

发表对《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十问疫情下的中国经济走势》的评论
 
大家都在说
查看全部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 ^_^
热门推荐

图片新闻[更多...]
娱乐图片[更多..]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清除痕迹

©2022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