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学院院长林毅夫日前指出,中国已经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阶段。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集群不再是一个县、一个省,而是需要更大范围的经济一体化。他认为,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意义。 12月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长三角国际论坛上,林毅夫表示,一个国家发展的产业要在国际上形成竞争优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个产业要在国内形成产业集群。而这个产业集群的地区规模则取决于发展程度和阶段。 “在发展早期,主要产业为劳动力密集型,分工程度不高,那么一个乡、一个县就可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但是现在中国已经到了资本、人力和技术密集、分工非常细化的时代。这种情况就需要更大范围的经济一体化,才能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来进一步提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林毅夫说。 林毅夫进一步指出,在这个更大范围的产业集聚下,各个地区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可以创造的剩余价值就越多,经济会越具有竞争力。同时,投资的回报率会越高,储蓄和投资的意愿也会越高。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的速度也会越快。 “根据世界银行的指标,在1960年,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而到了2008年我到世界银行当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时候,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跨越到高收入国家。”林毅夫指出,比较优势在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进一步指出,这13个经济体有五个共同特点,第一,开放的经济;第二,实现了宏观上的稳定;第三,都是高储蓄、高投资;第四,都是市场经济或者转向市场经济;第五,都有一个高效并积极有为的政府。“前三个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结果,后两个是比较优势所必须的制度前提。”他说。 “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9700美元,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能够跨越过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或是地区数量是非常少的。中国要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必须跨过这个门槛。”林毅夫说,从过去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发挥比较优势是一个关键的要素,而它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区域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