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已接近2万亿美元,如此规模是否会产生较大风险?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25日在北京出席发布会时给出判断,中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王春英指出,有三大原因支撑中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第一,从与主要国家对比看,中国外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并不高,一国对外债务稳步增长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尤其是经济体量大的国家,相应的债务规模也大,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结果。 从绝对规模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8年末中国外债余额在世界排名第12位,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外债绝对规模分别是中国的10倍、4倍和2倍;从相对规模来看,2018年末,中国的外债余额与国民收入的比值为14%,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排名位于150名以后。 而且,中国的外债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均在国际安全线以内,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整体水平。 第二,从与对外资产的匹配看,中国的对外债务和对外资产增长协调有序。王春英表示,根据国际经验,衡量外债风险、评估外部脆弱性,实际上更加应该关注对外资产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从2014年末至2019年6月末,中国外债增长12%,总体低于对外资产的增幅。此外,外债增速亦在趋缓。 第三,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外债结构明显优化,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例如,在期限结构方面,近年来中国外债增长主要集中在中长期外债。今年6月末,中长期外债余额比2014年末增长63%,占总余额的比重较2014年末提高了12个百分点,同期,短期外债余额下降6%。 中国外汇局回应“资本外流增多”质疑:“净误差与遗漏”不等同于跨境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上半年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规模较大,外界有疑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外流增多。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25日在京出席发布会时回应称,“净误差与遗漏”不等同于相关的跨境资本流动。 王春英表示,“净误差与遗漏”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一个轧差项,会受到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等各个项目的影响。 她指出,对于涉外经济大国来说,跨境交易的规模非常大、交易频繁,给相关统计带来巨大挑战,使得有时候“净误差与遗漏”会显得比较高一些。“比如说美国,今年一季度,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为995亿美元,占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为9%。” 王春英还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使用通过银行采集到的各个交易主体的逐笔或总量数据外,还会使用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同时还会使用其他部门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概念、口径以及记录原则上不尽相同,汇总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就可能形成“净误差与遗漏”。 王春英强调,“净误差与遗漏”是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过程中的一个统计问题,不能等同于相关的跨境资本流动。外汇局一直致力于研究采用更科学的统计方法,力求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和更可靠的方式,来确保国际收支统计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净误差与遗漏”对形势判断的“噪音”。 |